“以药养医”等于毁医 “医药分开”或将推广
2015-01-27
367

​ “以药养医”政策为医院实现“营利目标”提供了便利空间,快速加大了医疗费用增长,加大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医改办主任韩晓芳透露,公立医院改革意见年内将出台。这也就意味着,备受瞩目的“医药分开”政策今年将在5家试点医院基础上在北京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分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降临。

“以药养医”等于“以药毁医”

近年来,我国不断打击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不少医务人员因收受回扣锒铛入狱。尽管如此,药品回扣之风依然盛行。这说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药养医”体制。可以说,畸形的医疗体制催生了畸形的药品市场。

“以药养医”是我国医疗体制的一个“毒瘤”,被称为“万恶之源”。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实行药品加成销售。如今,药品加成已成为医院的重要经济来源,约占医院收入的四五成。更可怕的是,在药品销售的链条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级稳定的“生态系统”,利益各方盘根错节。例如,一种药品要想进入医院销售,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层层疏通关系,才能最终进入药房。但是,这仅仅是药品销售的第一步。为了让医生多开药,“医药代表”们各显神通,竞相争夺医生手中的“处方权”。有的赞助学术会议,有的安排出国考察,有的干脆赤裸裸给现金……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少医生和药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药品回扣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生收入太低。跟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医生的薪酬待遇偏低,无法体现其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特点。同时,我国医疗价格体系扭曲,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挂号费不如停车费”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此,很多医生心里感到不平衡,把拿回扣视为“合理补偿”。甚至连一些院长也认为,光靠“阳光收入”,根本养不住这么多优秀的医生。如果没有其他补偿,医生可能会大量流失。

北京:医药分开年内推广

据韩晓芳透露,今年将出台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这意味着今年医药分开将在目前5家试点医院基础上,在北京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

据介绍,北京的公立医院数量多,情况复杂,差异性很大,不仅要考虑老百姓的问题,也要考虑医院、医生以及政府能够承受能力的可持续性。韩晓芳说,目前,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推广方案正在研究,各部门在反复测算评估,征求意见。韩晓芳解释说,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广,其难点在于首先要充分评估风险,对各类患者影响,对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影响,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另外,相关的医保政策配套、医保基金的支出情况也要反复测算,既要有静态测算也要有动态测算。

据她透露,第二轮的推广对现有试点模式将不会有大的变化,只是对现有政策做一定的修改完善。下一步医事服务费将按照分级诊疗原则,各层级医疗机构整体设计。另外,本市基层医院医药分开也正在研究方案,已经选择部分区县在探讨。

医药分离之后改革医疗付费制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裘云庆认为,打破“以药养医”机制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实践证明,在现行的医院筹资、医生激励机制未变的情况下,即使解决了‘以药养医’,也必然由于医疗付费制度而产生和放大以其他方法(如化验、检查等)养医的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裘云庆提出,医改的关键在于改革医疗付费制度。按病种收费——这是裘云庆的观点。

裘云庆举例,比如阑尾炎,平均5000块钱可以治好,那进来的病人只要诊断出是单病种——阑尾炎,就付费5000块钱。“你做多少检查用多少药我不管了,用的越多赚的越少,医疗质量好,钱少用点,药少用点,刀开小点。”

裘云庆称,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即做1个项目付1个项目的费用,这一付费方式的后果是诱导医疗机构为患者选择更多、更贵的项目,“医院诱导过度消费的最显著表现就是民众最为诟病的多开药、开贵药、多检查等现象。”在裘云庆看来,不改革医疗付费制度,解决不了医疗费用高昂、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除了按病种收费,医院承包企业病人也是一种方式。他以美国一家公司举例道,“整个公司都承包给医院看,一个单位的医疗资产比如付了1000万美金,我这个公司的人生病都找你,省下来的钱都是医院的;省不下来,那医院还亏了。那医院不仅能够把病治好,还能起到预防你生病的作用。”

此外,他认为医院信息透明很重要,“开这个刀要多少钱,开的好不好,手术死亡率是多少,并发症是多少,医生水平高,并发症少,费用少,大家都喜欢看他,他也赚了。”

如何实施?“这个关键是政府的决心。”裘云庆坦言,如果政府有决心,可能两三年就可以启动,启动后不仅能够激励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还可以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