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多地试点临床路径管理。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僵硬的标准化治疗会抑制医生的积极性,不利患者的健康。实际上,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一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卫生成本明晰化、合理化。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规范了医生的行为,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满意度。
医院对部分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统一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检查项目和出院标准。这种模式并没有把医生管死,而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允许医生在原有路径上增减项目。
但是,医生如果不按临床路径走,必须说明理由,并经得起专家的评价。例如,对于感冒患者,医生必须先判断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只有细菌性感冒,才可以使用抗生素,而且必须从低级到高级。具体用什么药,用量多少,医生仍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并不是机械套用。同时,走临床路径要宽进严出,实行了临床路径的患者就不要轻易退出,医生积极地处理问题是临床路径顺利执行的重要保证。各地临床路径的实施经验也表明,这一措施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治疗风险,缩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的透明性,可谓好处多多。
临床路径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制定的,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公认的最佳方案,这实际上是实现了全国医疗技术的共享。如果全国推广了临床路径管理,大小医院都做到同病同治,患者也就没有必要得了小病也往大医院挤。这是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的又一个好处。
实施临床路径是今后的趋势,值得推广。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