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医改怎能避开“体制”?
2015-02-27
311

医改方案标题写的是“深化体制改革”,可方案却基本未涉及“体制改革”的内容,谈“深化”也不免牵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一直依附于经济体制,至今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医疗卫生体制。简单地将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经济体制捆绑在一起,并不能保证其医疗卫生体制符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真正的医改必须剑指“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整个经济社会市场化的大环境相适应,中国的医疗部门经历了众多制度变革。在医疗保障方面,改革前覆盖了大多数国人的城市单位制医疗保障制度(即公费和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城市,单位制医疗保障逐步为社会医疗保险所取代,而在农村各级政府正在为建立新的医疗保障体系而奋斗。问题在于,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新兴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结果导致医疗保障覆盖率较低,多数国人完全没有医疗保障。他们一旦生病,必须自行负担全额医疗费用。在医疗服务方面,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医院,已经全面走向市场化。来自政府的拨款占其收入的比重已经微不足道,而所谓的“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服务收入和出售药品的收入,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以服务换取收入的组织;尽管如此,大多数医疗服务提供者依然是公立机构,而且在国家推出医疗机构分类改革之后注册成为“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医疗服务民营化的试验,但是总的来说这一做法尚未成为改革的主流。

医疗服务市场化的一个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令百姓怨声载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成为2005年大众媒体报道的一个焦点,沉重的医疗负担被百姓称为“新三座大山”之一。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在2005年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党和政府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以促进医疗保障和服务提供的公平性。2004~2005年间,政府已经相继推出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帮助弱势群体应对医疗负担高启的风险。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建设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展;在城市,社会医疗保险走向普遍覆盖(也就是俗称的“全民医保”)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医疗服务提供领域,政府加强了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以整顿无照经营的情形;同时也就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出台了一些管制措施。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以及医疗保障覆盖的不公平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医疗体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将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人归罪于市场化过头,要求放弃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强化国家对医疗服务的计划管理。有人归罪于市场化不够,要求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医治中国医疗改革失败的正确药方恰恰不是放弃市场化,而是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促使医疗服务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达到或接近某种平衡,从而保持其社会公益性。

中国医疗体制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其关键在于政府正确地行使其职责,对医疗体制实施有效的干预。实际上,即使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家干预的存在极其自然的,而且远不限于所谓“公共产品”的生产。但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依靠行政手段不同,市场经济中国家干预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中国家主要是通过参与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来干预市场。国家可以以多种身份,例如保险者、购买者、雇用者、赞助者、调控者、信贷者、规划者、监管者甚至道德劝说者的角色,参与市场活动。因此,当我们发现市场失灵的存在时,仅仅简单地要求国家干预或者国家增加投入并不足够,更为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原则选择国家干预的方式,如何在市场转型的时代运用亲和市场而不是反对市场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这正是中国公共治理变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