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权威解密朱莉为何切三器官防癌
2015-03-26
757

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导演安吉丽娜·朱莉于当地时间24日宣布,由于担心罹患卵巢癌,她已经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而这一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妇科癌症的警惕。就在2013年5月份,朱莉高调切乳腺防乳癌。两年时间,朱莉为防癌切了三个器官。割除器官能否有效防癌?

为防癌 朱莉两年切除三个器官

2013年5月14日,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对外公布,通过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发现,她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她的母亲就是因为卵巢癌而早逝。为预防乳腺癌,朱莉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术后她患乳腺癌的概率将从87%降到5%。近日,在医生建议下,她已先动手术摘掉卵巢及输卵管。也就是说,两年来,为了防癌,朱莉先后切掉了乳腺、输卵管和卵巢三个器官。

专家权威解密朱莉为何切三器官防癌

据悉,卵巢癌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致死率居第一位。近20年来发病率每年以0.1%的速度增长,2009年美国卵巢癌新发病例21550例,死亡14600例。中国每年新发病人数为19.2万,死亡人数高达11.4万。卵巢癌晚期的治疗包括大范围的减瘤手术及全身化疗,治疗后仍有8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且5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

1990年,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基因,英文简称BRCA。BRCA是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基因转录表达、DNA损伤修复等过程,如其基因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与BRCA基因突变相关的恶性肿瘤首先是乳腺癌,其次是卵巢癌。随着对BRCA基因的研究发现,BRCA基因突变不仅增加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还导致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人群患胰腺癌、结肠癌、男性患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增高。

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约占全部卵巢癌患者的10%左右。目前,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0万女性接受了BRCA1/2基因检测,并设有专门的卵巢癌高危人群筛查门诊,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知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朱莉母亲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中有3人死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相应癌症,属于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家族,目前发现此类家族中约70%~80%成员会发生BRCA1/2基因突变,所以朱莉患病的风险很高。据悉,朱莉两年前被检测出带有BRCA1基因缺陷,有高度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于是预防性切除了乳腺。两周前动手术切除卵巢和输卵管。

其实,朱莉拥有癌症家族史,她的母亲患有乳腺癌,最终死于卵巢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主治医师李巍表示,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话,切除乳腺预防癌症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有卵巢癌家族史的话,也应该预防切除卵巢或者输卵管。

“对于卵巢癌家族史来说,要分清危险到哪种程度。”李巍说,如果某人的姐姐和母亲都得了卵巢癌,那么她在45岁之后患卵巢癌的几率要高于50%,所以选择在40岁或者45岁之后预防性摘除比较好。如果只有母亲或者姐姐患有卵巢癌,那么后代患癌几率就要小很多。但是预防性摘除是有道理的。

据李巍介绍,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这三种肿瘤的基因是有遗传倾向的,而且这三种肿瘤之间的基因是有相关性的。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那么卵巢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同样的,如果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那么卵巢癌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要比正常人高。

研究发现,对于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体的妇女而言,预防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和死亡率。朱莉选择摘除卵巢和输卵管有一定风险,但可以早期预防卵巢癌或乳腺癌,她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性腺器官,切除后,女性会提前进入更年期。此外,女人卵巢切除后将导致手术绝经,骨质疏松和认知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影响女性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且可能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鉴于对高级别卵巢癌的病因学研究,目前部分妇科肿瘤学家认为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对于高危人群可能提供了一种新预防卵巢癌的方法,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输卵管切除对于预防卵巢癌的确实性。

防哪种癌就把哪个器官切了可取吗?

安吉丽娜·朱莉切完乳腺又切输卵管和卵巢,是不是防什么癌就把哪个器官给切了?对此,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妇科专家认为,虽然以后朱莉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降低,但做法太极端,并不可取。

医生不提倡高危人群切掉器官,但会提醒她们,定期复查、提前干预,避免过度补充雌激素。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摄入新鲜水果等等。而且每个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还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附:朱莉的手术日记

两年之前,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选择:进行预防性双乳切除手术。此前,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我的BRCA1基因存在变异。这种基因缺陷使得我患上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患上卵巢癌的几率也达到了50%。而在我的家族中,我的母亲、祖母和姑妈都是因为癌症而去世。

我希望其他可能有患癌风险的女性都了解到这种选择。我保证会跟进任何有用的信息,包括我下一步的预防性手术——切除卵巢和输卵管。

我计划实施这个手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比于乳房切除而言,切除卵巢手术要简单一点,不过它带来的影响却更加严重——这种手术会人为地迫使女性绝经。因此,我要在生理上和精神上都做好准备。我同医生探讨了治疗方案,研究了可以替代手术的药物,也绘制出了我的激素(以便手术后进行雌性激素或黄体酮药物治疗)。不过我一直觉得自己不需要急于做出手术决定,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犹豫和选择。

两周前,我打电话给医生咨询了血液检测的结果。我的医生告诉我:“你的CA-125(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指标很正常。”这让我如释重负。我的血液检测会测量血液中CA-125蛋白质的数量,并用这个数据来监控卵巢癌。因为我家族病史的原因,我每年都会做这个检查。

不过事情没有就此结束。医生接着说:“你体内的炎症情况有所加重,这可能是早期癌症的征兆。在早期阶段,CA-125指标有50%~75%的几率检查不出卵巢癌。”医生建议我尽快去看外科医生,仔细检查我的卵巢。

我想,成千上万的女性都曾经体验过我当时的感受。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要坚强。我要坚信自己能看到孩子茁壮成长,并且抱上外孙。

我给在法国的丈夫打了电话,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登上飞机飞了回来。人生中这样的时刻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你知道你为什么而活,也知道什么东西才是重要的。这样的时刻人们感到悲喜交加,却又无比冷静。

拿到血检结果的当天我就去看了外科医生,她当年治疗过我的母亲。我母亲去世那天我见到了这位医生,她看到我时泪流满面的说:“你看起来真的很像你妈妈。”我当时就崩溃了。当我们还是微笑着面对彼此,并约定会一同面对之后的困难。

检查指标和超声波检测结果一切正常。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我得了癌症,也很可能处于癌症早期阶段。如果我身体某个部位得了癌症,我在五天之后就能知道。等待结果的五天我过的迷迷糊糊,除了参加孩子的足球比赛之外,我还努力工作并试图保持冷静和专注。

出结果的那天还是来到了。PET/CT扫描的结果很正常,肿瘤检测也是阴性。我满心怀喜,但是因为检测使我身上带有放射性示踪剂,我还不能拥抱孩子。我仍有几率患上早期癌症,但即便我患病,体内的肿瘤也只是处于“发育期”,而不是“成熟期”。令我欣慰的是,我依旧可以进行卵巢和输卵管摘除手术来排除风险。而我也决定进行这个手术。

我的BRCA1基因存在变异,而世界上很多人和我存在同样的问题。我希望其他女性了解,BRCA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不意味着立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我和很多医生、外科医生以及理疗家探讨过,他们都认为还有手术之外的其他选择。有的女性选择服用避孕药或其他药物,并定期接受检查。解决任何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案总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所有的选择,并选出适合你的那一种。

中医和西医都建议我摘除卵巢和输卵管。因为我有BRCA基因变异,家族中有三位女性死于癌症,因此医生认为手术于我而言是最佳选择。我的医生建议我尽早手术,最好是比家族中女性亲人发病年龄小十岁左右的时候接受手术。我的母亲在她49岁时确诊了癌症,而我今年正好39岁。

上周,我接受了手术:腹腔镜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医生在我的卵巢上发现了一个小型良性肿瘤,但没有在其他组织中发现任何癌症的迹象。

我还在体内安装了一个能够释放雌激素的节育器。医生将这个可以释放黄体酮的节育器放置在我子宫内,它可以帮助我维持激素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个设备能帮我预防子宫癌。我选择保留子宫,因为我的家族在这个部位还没有过癌症病史。

消除所有风险是不可能的,我当然还有患上癌症的可能。我会寻求自然的方式来强化自身的免疫系统。手术后我依旧感觉自己充满女人味,也对这个利于自己和家庭的手术选择毫不后悔。我知道我的孩子永远不会说“我的母亲死于卵巢癌”这样的话了。

尽管我在服用激素替代药物,但我还是绝经了。我不可能再生孩子,未来身体上也可能出现一些变化。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都淡然面对。这不是因为我很强大,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对于那些早早就患上癌症还来不及要孩子的年轻女性,我深表同情。她们面对的情况比我难上百倍。咨询医生后我发现,其实女性可以只摘除输卵管而保留卵巢,这样她们就依旧有怀孕的可能,也不至于绝经。我希望她们能够了解这种治疗方案。

做出接受手术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直面任何健康问题并加以控制。你可以征求意见、了解自己的所有选择并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总之,知识就是力量。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