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网络化催生出的疑病症
2015-03-30
175

随着医疗网络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学会在去医院就诊之前先去网络上查阅疾病相关信息,以免在面对医生时因为听不懂医生的专业术语而造成沟通困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医疗网络化的发展也催生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视不确定的问题为灾难,为彻底搞清楚而在网上无休止地搜索医疗信息。而且少数严重疑病症患者讳疾忌医,认为医生也救不了自己,彻底陷入绝望,或认为是“报应”。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健康的关注也就随之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重视体检、积极治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养生之道。但俗话说物极必反,任何事情走上极端就会造成反作用。疑病症就是极端案例,很多人在稍微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就会上网查询疾病,看到网上各种疾病表现的描述就主动对号入座,感觉身体有任何不适就反复就医检查,明明被确诊“没病”却无法释怀。

相关心理学专家将“疑病症”定义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这种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摧毁患者的生活,还浪费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对此,精神心理专家支招称,除了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患者还要意识到“网络医生”容易误导,不可对号入座自行诊断疾病。

专家介绍,疑病症多见于青壮年,最常见的是怀疑自己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或传染病,其次是怀疑内脏器官有病。但是,他们担心的疾病并不存在。疑病症会让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过度紧张,常常伴发其他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

而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就是癌细胞的温床。很多癌症的发展,与患者的焦虑心情息息相关。很多病例可以证明,焦虑可以促进癌症的发展,而乐观可以缓解癌细胞的扩散。

而且,疑病症的患者稍微感觉不妥就去看医生,需要医生、家人、朋友等不断告诉他们“没病”。但是,当一个医生说“我查不出你有病”,他们是不相信的,又去看第二个、第三个医生,始终不能放心,还埋怨医生水平不行。这样会严重消耗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令医生和周围的人不胜其烦。

至于这种疑病症产生的原因,有相关专家觉得与对健康过于谨慎,甚至到了“强迫”的地步有关。有研究发现,这种疑病症有一定遗传倾向,可能跟个人性格的缺陷有关系——敏感、多疑、胆小、害羞的人比较容易出现疑病症。

关于破解之道,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将其当做精神类疾病来看待。可以适当的接受药物治疗,包括服用抗焦虑和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减轻疑病观念;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主要是做认知行为治疗,例如让不懂专业医学知识的患者意识到上网搜索疾病信息容易片面曲解,对号入座只会误导自己,加重疑病的倾向。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