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是否真的具备爱患者的能力?
2015-03-31
305

在现代社会,医疗仪器越来越先进,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但是患者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许多医生感叹,自己都对患者这么好了,为什么患者还不满意?这些患者真是惯坏了!果真如此吗?在抱怨委屈和不被理解前,医生们不妨想想患者需要什么?怎样才算是对患者好?问问自己真的做到爱患者了吗?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所有医生在入这一行的时候,都想着要如何救治患者,把他们从疾病和死亡的恶魔手上拉回来。为了做到这些,医生们在为病人做检查的时候一丝不苟,不敢漏过一个蛛丝马迹,查处病症后对症下药,也是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查房时也是对病人仔细观察、耐心询问。甚至在每天较重的工作负荷下,也一定坚持这些原则。这些难道不够吗?医生已经算尽职尽责,为病人着想了呀。

这些是对一个医生的基本要求,然而,医生仅做好了这些还不够,一个医生果真是对患者好,最起码有以下三个表现:

第一,医生对患者首先要有责任心。对患者的责任心就是对患者负责。有了责任心,也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的基础。如何做到对患者负责?我们常说,待患者者如亲人。对待亲人,我们会有一种同情、关心、帮助的感情在里面,如果亲人遇到困难,我们会执着地、本能地想帮助他们,把这种感情移植到患者身上,就能让患者体会到医生对他是认真负责的。

其次,医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解决患者的问题从不等患者提出来,就已经把患者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医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建立在责任心上的主动性,也是最能给患者安全感的主动性。最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容许患者的诊疗过程有任何疑问留在你这里,不允许把一点危险留给患者。医院查疗效,查病历的目的也就在此。

很多年轻的医生认为自己没有经验,能力有限,不敢解决问题。其实,这些担忧都是不必要的。如果遇到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就马上解决。能力之外的问题,可以借助书籍、文献,可以向前辈请教商量。年轻的医生不要怕遇到问题,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直到问题解决。就是把这个未知的大问题分解成已知的小问题。然后再把剩下未知的问题,再分解成已知的小问题。如此这般,层层抽丝剥茧,最后既不耽误患者的病情,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第三,医生需要具备爱的能力。没有爱的能力,医生的医术也很难得到完美的发挥。比如,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时,通过画图或播放PPT视屏等辅助方式,解释给他看。患者病愈出院,医生和护士可以告知他一些后续康复需要注意的问题,感谢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为他的送上祝福。

有些医生说,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之所以没有想到,因为对患者没有责任心,没有主动性,不爱患者,所以你没有想到。

医生有了责任心、主动性,就有了工作的动力,这些动力会不停地驱使你不断钻研、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的是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可以帮得上他,可以给他带来希望。而当你能够给患者带来希望时,你就真正具有了爱患者能力。

看到这里,抱怨自己委屈的同行们,您觉得自己是否做到了对患者好呢?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