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医院等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获所得税和增值税优惠后,日前,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医院等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原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后企业中出资(股权、股份)比例超过50%的,对改制后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2009年新医改推出之初,公立医院改制就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2013年之后,国家和地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文件相继出台。但在公立医院占据医疗市场主体的背景下,公立医院改制甚至改革仍举步维艰。
日前,国务院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但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公立医院擅自扩张的审查惩罚机制,在正式文件中被删除。
在这份5年规划中,社会资本办医,尤其是与基层公立医院结合兴办民营医院得到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县级原则上只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院,其余的将会转身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是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经营。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县级医院1.16万家,如果以每个县保留两家公立医院来计算,在未来将会有8000家左右的县级医院面临属性和级别的转换。
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地,原本属于医院的药品加成部分收入也减至为零。这部分收入减少对县级公立医院影响不小。
无论是引入基础设备还是发展远程医疗,要想完成新医改“90%的大病病人不出县”的梦想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但另一方面,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代表的药价改革又将医院的收入进一步压缩。
长久以来,由于政策及其他壁垒的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自由生长受到了阻碍,如今在壁垒消除的基础上,它们在市场上的缺位或处于弱势位置的格局有望得以打破。而此次规划设立每县仅允许保留两家公办医院,也为民办医院的发展拓宽了发展空间。
规划提出的社会资本出资与县级公立医院共同经营成为了发展综合性民办医院的良策:解决了县级医院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了民营医院难以吸引核心医生资源的问题,更缓解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彼此之间的竞争。
但落到实处,这一政策的推进难度重重。
与之相呼应,《通知》出台税收利好政策,既能起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效果,同时从股权方面保护了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地位。
目前我国医生门诊以及服务的价格在过去20年几乎没有变动,仍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维持运营。社会资本若投资民营医院或入股公立医院,如果服务价格不提升,根本无法获得基本收益。“非营利性机构”的利润蛋糕如何切割,如何满足资本和公共属性的双重要求,成为了现如今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