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教授张浩在洛杉矶被逮捕不到一周,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超导专家郗小星教授又在宾夕法尼亚州被捕,他被指控的罪名是向“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提供了美国的先进超导技术。一周之内接连发生两起华人科学家遭美国政府指控的事件,美国华人精英圈为之震动,有华人学者在圈中感叹自己或成为“随局势飘摇的炮灰”。
据了解,郗小星案早早“备案起诉”,调查人员援引私人邮件获得“证据”,把原本是郗教授与那家美国企业的民事纠纷变成了美国政府起诉的刑事案件,而“泄密受益者”的矛头指向中国。
事关超导技术
郗小星21日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费城东区联邦法院出庭聆讯,受到“通信欺诈”、“协助和教唆犯罪”等4项罪名指控。
虽然这些罪名并不是此前的天津大学教授张浩所涉的“商业间谍罪”或美籍华人水文专家陈霞芬所涉的“窃密罪”,但是这些罪名的后果要严重的多。据美联社报道,一旦所涉罪名成立,郗小星面临最高80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目前,他交付了10万美元保释金,暂时获得释放。
费城媒体Philly.com网站指出,“商业间谍罪”要求检方拿出证据,证明被告窃取技术的目的是帮助外国政府,而控告郗小星“通信欺诈罪”,则省去了检方证明被告“犯罪意图”的麻烦。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镚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旅美多年后,他加入美国国籍。美司法部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镚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散布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暂不清楚起诉书所说设备是否就是用于制造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与那家起诉书没有提及名称的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到底是什么合作关系。
被指“协助中国”
不过,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散布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起诉书提到郗小星的4项犯罪行为证据,均为电子邮件。2010年5月14日,郗小星在发给中国同事的邮件中,确认某些技术已经传送给中国的实验室。在此后的给另外三人的邮件中,都提出在中国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薄膜实验室。
但是这些证据即便确凿,也只能证明郗小星违反了和这家公司之间的协议,只是一则民事纠纷,但是如何变成由美国政府起诉的“联邦重罪”,仍不得而知。
查询互联网可发现,郗小星现年47岁,1987年在北京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加入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后获任终身教授,2007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009年进入天普大学科技学院物理系任教。
郗小星曾受聘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2月出现在教育部发布2005年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选公示名单中。
天普大学发言人雷·本茨内尔在一份声明说,鉴于郗小星需要集中精力应对诉讼,校方已经任命一名物理系代理主任,但郗小星作为天普大学教师的身份没有变化。
思考
虽然保护知识产权在全世界已经形成共识,中国也并不例外,但是将知识产权的民事纠纷上升到刑事领域,动辄控以“间谍”、“欺诈”,也让许多在美华裔科学家不寒而栗。
针对此前被抓的天津大学教授张浩,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MEMS研究所所长李志宏表示,案件涉及到商业机密是可能的,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专门面向军用的,这个技术出来已经有10多年了,动辄上升到“间谍”,不是一个正常的处理商业纠纷的方式,这会“让国外学了技术的人不敢回来。”
针对天津大学教授张浩赴美开会被美方逮捕并以涉嫌经济间谍罪等罪名起诉一事,该校也在5月21日发表声明,指出此事本是技术纠纷,将科学研究无限“政治化”,甚至上升到“经济间谍”的程度,必将损害正常的学术交往。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