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难得的职业成就感
2015-07-07
205

世界上没有一份职业是完美的。无论多么闪亮的职业,其背后都需要经历艰辛的付出,然后才可以品尝到这份职业带来的喜悦。作为医生来讲,最初人人都希望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但是当淹没于无尽的工作之中时,曾经的那份执着也许被尘封和淡化,唯有不断求索者才能体会到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成就——解除更多的医学难题,让更多的患者免受苦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黎晓新是我国眼科的巨擘。作为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开拓者之一,她让上万患者获得光明,被称为“光明使者”。

黎晓新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海归”的知名专家。30年间,她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积极的开拓精神,推动了我国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1995年,黎晓新成功进行了第一例早产儿视网膜手术。2004年,在卫生部领导下,她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使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她制定的治疗原则让北京地区早产儿失明的比例减少了一半。2012年,黎晓新被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她在国内被封为“眼科四把刀”之首,在国际上享有“玻切女王”的美誉。

“荣誉这东西,我从来不去追求,对这些没特别大的触动吧。”黎晓新认为,这更多是奖励她的探索过程。

但黎晓新坦言,医生这份工作带给她更多的是成就感。这份成就感既来自于患者的认可,也来自于她对医学研究的贡献。

黎晓新的诊室里挂着五彩毛绒玩具,为这间摆满电脑和仪器的房间增添了一份童趣。她的技术得到很大的认可,很多患儿家属都是慕名而来。

黎晓新医生不单会看病,还研究病。80年代末,她成功解决了视觉电生理方面的一个难题,后来所有的医学设备都照此做了改进。之后,她花了12年时间推动建立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网,将北京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从20.8%降至10.8%;她还推动了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北京地区的年发病率,由此推算出了该病的全国发病率,提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跟许多医生一样,将精力放在医学上,就很难顾及到自己的家庭,黎晓新说自己已经很多年都没有休过假了,家里人虽然一直很理解她,但也有一堆意见。

“你要说我有多大动力坚持下来,这就是医生的职责。”

在目前医生职业环境恶劣的背景下,也许一些医生失去了前进和向上的动力,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应该坚持,哪怕是为了那份难得的职业成就感。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