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炎热的夏季让医院的气氛显得有些焦躁。多起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让公众和舆论感到震惊,也让广大医护人员感到寒心。这些事件有些因不法分子发泄个人不满而起,有些是因为患者误解医生而起。无论起因何在,暴力伤医者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医患需要做的是通过平等对话消除误解,加深彼此的信任,避免彼此之间的剑拔弩张。
暴力伤医事件刺伤了医生的心,医生人员的身心受到打击,会影响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欲解决暴力伤医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伤医的违法成本,对于暴力伤医者严惩不贷;另一方面,是要从源头做好预防的工作。纵观多起暴力伤医事件,因为医疗事故而起的较少,很多却是因为患者对医疗的不理解,将个人的不满发泄到无辜的医护人员身上。这种不满的情绪当中不乏误解、不信任和不安。
当前医疗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是主流声音,患者“排队三小时,看病两分钟”,患者得到的服务与之期望的差距大,心理上不免会有落差和不平。而医生经常需要“连轴转”,疲惫不堪,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恤患者。他们的辛苦不被患者理解,也有很多苦恼。这些都需要国家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让患者轻轻松松看上病,解放医生,让医生精力饱满地去工作。
改革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医患需要做的是为彼此创造沟通的条件。医患双方通过平等对话才能打消彼此的误解。当医生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同时,患者也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医生的工作时,医患关系就会趋于缓和。而做好医患对话之前,应该明确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把暴力犯罪与医患矛盾分开。暴力伤医就是暴力犯罪,这与伤害其他任何人都一样。一些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犯罪必须得到严惩,其次才是对于背后原因的调查。
二是要把医学局限与职业道德分开。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伤医案例起因都是所谓的“疗效不满”,我们要明确医生的能力甚至医学的发展是有局限的,人体本身也千差万别,看病不是购买“药到病除”的服务。
三是要将表面发展与价值追求分开。近些年,我们的一些医院为了发展而引入市场机制,推行以激励为导向的绩效分配体系,追求发展效益,虽然本质目的是为了医疗完善,但不可忽视短期医生和患者两头吃苦的道德风险。
在社会层面,则需媒体多创造公平对话平台,让医生和患者的声音在媒体上得到平衡传达。通过对话消除误解,加深彼此的信任,才能重新弥合破裂的医患关系。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