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花架子”医生 不妨从改革开始
2015-08-11
518

目前,一些临床医生受职称评聘制度影响,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职称科研、职称论文,导致临床工作受到影响,患者利益受损。同时,在发表论文指标的压力下,论文抄袭等不良现象日趋严重。医生职称论文行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催生出大量抄袭的医学论文。医生论文问题到底有多“火”?连公务员考试预测面试热点里都有它!

这道预测面试题是这样的——近日,一个关于医生职称晋升难的话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地级市医院医生评职称应该把自主权放开,不要统一论文。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以患者是否满意为标准,让他们写论文搞科研,对地级市医院没有这个必要。”在谈到医改话题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提起困扰基层医院医生职称评定的难题。李克强总理当即说:“他讲得有道理啊。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热点分析】

医生的职称晋升靠论文,而不是靠技术,这是一种花架子,是形式主义,背离了医生的本质属性,违背了医生的天职。然而,这样的花架子,在我国并不只有这么一件。花架子的存在危害极大,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人才的选拔,更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改革,改掉花架子。破除形式主义。

【题目解析】

本题属于智能性问题中的时政类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据《华盛顿邮报》3月27日消息,英国一家大型医疗科学学术文献出版商BioMed Central因同行评审涉嫌造假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作者,BioMed Central披露了其中38篇文章的来源。此事在中国医疗界引发巨大震动。

在现行的医生评价体系下,论文多少、职称高低和临床水平并不相称。会看病的医生不会写论文,会写论文的医生不会看病,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医生临床水平有口皆碑,由于没有精力搞科研,无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直到退休也评不上高级职称。难怪很多网友说,看病之前,先查查这个大夫有没有发过SCI论文,如果论文很多的话,赶紧把号退了,这个医生看病肯定不咋地。这种说法虽然偏颇,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患者对“论文医生”的轻视。以论文为导向的医生评价制度,既背离了医学宗旨,也损害了患者利益。

“没有论文不能评职称”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医生的时间,还炮制了大量的学术垃圾。有的医生反映,为了晋升职称,多数人都是花钱请“枪手”编造数字,或者到处抄袭论文。甚至有医生说,自从评上副高职称后,再也不看国内的学术期刊了,因为很多都是假的。可见,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催生了论文买卖,助长了学术腐败,使严肃的学术研究沦为商业交易。医生被论文“绑架”,实属制度问题。

其实,临床医生写论文、搞科研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医院将论文与职称、薪酬等挂钩,实行论文“一票否决”。虽然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但对于大多数基层医生来说,临床与科研很难兼顾。在国外,医生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一般来说,非教学医院的医生并不需要写论文、做科研。即便是教学医院,如果临床医生不承担教学任务,也不必写论文。很多临床医生写论文,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和探索精神,希望总结临床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而我国医生却被逼成“万能型”,无论什么类型的医生,一律都要写论文,这显然不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规律。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会看病是患者对医生的基本要求。改革不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把医生从“论文枷锁”中解放出来,这是医生的心声,也是患者的期盼。

专家认为,临床医生分三种:一是“医匠”,这部分人刚入行不久,首要任务是帮助医师接诊病人,做好病人初诊工作;二是医师,这部分人承担临床任务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第三种是医学科学家,这是医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进行科研的“主力军”。

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教授认为,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行为导向方面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

专家建议,调整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卫生机构人员提出不同岗位能力和业绩要求,对主要承担临床任务的医生的评定强化临床导向,推出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重点评审其临床工作能力和业绩。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