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家心律失常医生集团的9名专家在给健宫医院下属社区医疗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上培训课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参加培训的基层医生反映“各位专家,你们讲的课太深了,我们听不大懂!” 对此,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感慨道:“如果基层医生是这样的水平,患者又怎么会信任基层医生?” 提高基层医生水平任重而道远!
基层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主要在基层承担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负责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虽然基层医生的工作与大医院医生相比,不需要攻克什么医学难题,但是基层医生要求综合程度较高,也需要医生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一些慢性病也在我国有增长的势头,医疗服务的重心开始从疾病的治疗向疾病的预防和护理转移。这时候,基层医生的作用尤为重要。
基层医生也希望为居民的健康管理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看好病。不过我国现阶段的基层医生水平不高,难以吸引患者。就像此次专家们下基层听到的反响一样,基层医生非常渴望,也非常珍惜培训的机会。专家们原本以为“医学院校大学生肯定能听懂”的课程,却在基层医生这里却得不到响应。最终,专家们只好调整了培训课程的内容。
心律失常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说,他曾经在法国做过访问学者,当地社区全科医生的水平完全不输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可是,如果中国基层医生是这样的水平,患者怎么会信任基层医生?病人又怎么能实现精准转诊?社区培训任重而道远。”
基层医生听不懂培训课折射出我国基层医师资源的薄弱与医师教育培训的尴尬。
在美国,对于医生的选拔有着严格的要求,相当于我国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才能考医学院。而在中国,医生的学历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基层难以找到医生的情况下,更是一再地降低要求。
医学生毕业后学到的都是书本知识,缺乏临床经验。在美国,医生首先要在大医院经过培训才能真正上岗。而我国的医学生毕业后就来到基层医院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加上基层医院可供学习的机会不多,所以进步得比较慢。
国家一直在着手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就难以真正建立。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完善医生培训制度;另一方面,是加大医生人事制度改革,让医生自由流动,让优质医生流动到基层。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