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连发多起医疗纠纷。加上一年多来各地此起彼伏的恶性伤医事件,医患关系话题始终触动公众敏感神经。8月14日,顺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开展“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护士)”医患角色互换网友体验活动。15日下午,参与医患互换体验的6名志愿者分享了做医生一天中的见闻,并为提高医生服务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意见。
“医生工作节奏很紧张,既是体力脑力劳动,又是一项技术工作。”与其他志愿者一样,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大四学生冯浩妍表示,当自己在校园内学习时对医生的工作算有一些了解,体验过后,对医生这一职业更能感同身受并更加敬佩,觉得自己在医学路上要更加的努力。
急诊科 多数患者并不“急”
志愿者高家琪在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参与上半夜医生岗位体验。,高家琪观察到,在观察患者就诊过程中,多数患者并非急病。“有些甚至只是前来咨询的。”这些患者占用了急诊科的资源,导致急诊科存在“诊而不急”的现象。
“其实他们其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12320询问解决。”值班体验当天,经过多次询问,高家琪发现前来急诊科询诊的多数患者并不知道12320咨询热线(12320是艾滋病/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卫生、控烟、中毒等咨询热线)。高家琪建议,各大医院要加强宣传,同时呼吁患者要科学就医,减少对急诊科资源的占用。
儿科 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
15日,前往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急诊儿科进行医患互换体验的是志愿者陈莉。体验之后,给她最深刻印象的是,坐诊医生都很耐心。“很多孩子只是说难受,不能清楚地表达病情,所以医生需要不断重复询问确认。”而且大多数的孩子来就诊的病情也都相似,陈莉统计发现,坐诊医生仅关于孩子是否咳嗽的询问就达60余次。“我坐在一旁重复听都觉得累。”
不仅如此,陈莉在体验中还发现,患者并不信任医生,还自行让医生听他的方法,对医生存在信任缺失。“有的家长直接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有些甚至是直接要求使用青霉素。”而且类似情况并不在少数。陈莉建议,要加大宣传普及医疗知识,让患者掌握基本科学医疗常识,降低患者就诊的不安,增强对医生的信任。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郑丹瑜对于这次活动表示,医护工作者是奋战在生死一线的人员,其中辛苦和压力不容忽视,医护工作者需要社会的更多的尊重。此次角色互换体验活动帮助医患双方更清晰看到双方问题所在,并能提出针对性意见。“卫计部门要把这些意见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医患环境。”
此次互换角色的活动正是呼吁大家要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医患的矛盾是双方的因素,一个巴掌拍不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切身感受医生的工作状态,真正的了解并理解医生。希望紧张的医患关系可以慢慢化解,医患齐心协力共战病魔!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