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患者 从问诊开始
2015-08-24
234

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翘楚今年已有89岁,从1944年学习中医开始,到现在从医已有71年时光了。看到一个病人,他还是延续着多年的习惯,从头问到脚,会花很多时间和病人沟通,有时甚至像一名帮患者疏导心理,处理家庭纠纷的“老娘舅”一样。

王翘楚老中医从事中医这么多年,道出中医看病的意义。

问到底,是医生应尽的责任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当病人走进来的时候,中医就已经开始观察,看他的面色,精神怎么样,第二步,当病人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在听他声音,然后医生就开始问病人问题,之后再来搭脉。而这四步中,问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他三步都是医生的主观推断患者的病情,而问是患者的自述,从患者角度了解他的痛苦所在。从头问到脚,搜集来的信息就比较全面,患者有自己的主诉,问了之后就知道了。有的时候他忘记了,但我问了之后,他会一下子想起来,告诉我是怎么样的情况。在搜集了这样全面的信息后,我们就可以结合中医辨证和西医的鉴别诊断来进行治疗。

像问诊这方面也有一定技巧及规律,一般患者前来就诊,都有其发病原因,诱发的因素是什么?由于情感问题的医生就要不仅是药物开方,自己也要转换为心理医生对其疏导。还有就是不只问疾病本身,其相关的或可能涉及的部位也要及时询问,从头到脚都不能放过。这也需要医生的知识储备要充足。

像我的患者失眠症状的很多,我除了问他们发病因素、主要症状之外,还要问晚上能睡多少时间,吃不吃药?白天感觉怎么样,头昏脑胀有吗,记忆力减退吗?耳鸣问题有吗?头颈有怎么样的感觉?心烦心闷有吗?胃怎么样,胀不胀?大便怎么样?肚子痛不痛?有没有腰酸背痛,腰腿痛的现象?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是从头问到脚了。

失眠是一个综合的毛病,不能孤立地来看,有时这个病人是失眠加胃炎,那我就要根据他的情况来平肝解郁,和胃安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的治疗方法也要不一样。同样对于其他疾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医生不能只看其疾病本身,由疾病所可能引起的合并并发症或其他诱导因素都不能忽视。医生手里掌握的是患者的生死,不得有半点马虎。

尊重病人主诉的看病方法固然好,但是在现实中还是会有难度,很多医生会说,病人那么多,没法看很多时间。有的医生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两三分钟一个。我觉得这不是医生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医院好像希望病人越来越多,而病人呢,看了电视或其他地方的夸大宣传后,有些不用看的毛病也去找医生,这就造成医院里人越来越多。

现在,王翘楚的门诊是严格限号的,一个上午20个病人,除非有一些病人是外地赶来,他不忍心让他们太过麻烦而进行加号,一般情况,他会控制病人人数,以保证看病沟通的时间。

不过不管现实怎么样,我还是有这样一个感觉,做医生,还是要问到底,这是医生应尽的责任,是天责。

看病时间少,医生就会过度依赖检查,病人没说几句话,就开检查单,然后根据检查报告上写的结果开药。在医院与体检相关诊室的门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透视、超声波等检查处人满为患,坐诊的医生跟前却冷清了许多。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作出。并且大部分疾病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和触诊也可以发现。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加上仪器的准确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

尊重患者,从问诊开始。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