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被挂错瓶 医患互指撒谎”的反思
2015-09-15
431

日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士给3岁患儿挂错瓶”一事,引发广泛关注。随着事件的进展,一名自称该院医生的网友在网上发文,称患者家属撒谎。据了解,当事患者确实挂错瓶,医院也承认这一点。当前医患双方的焦点为患儿出现皮疹是在挂瓶之前还是之后?在这起事件中,医患到底谁撒谎?发生医疗事故后,我们的处理方式哪些值得反思?

协和医生发文:并非家属发现输液错误

自称协和医院儿科医生的网友,在文中声称患者家属在“小孩挂错瓶全身起皮疹”事件上,对媒体撒谎了。文章主要提到以下几点:

1、女孩兰兰(化名)在护士挂错瓶前就起了皮疹。“因为当时孩子半夜里出现皮疹,医生开了葡萄糖酸钙滴注,滴注完后,才接的头孢美唑钠”。

2、承认在挂错瓶这点,他们做错了,希望他们承担的责任是他们该承担的。

3、医务人员是在核对输液时发现输液错误的,当事护士知道后立即取下输液瓶,而不是患者家属向媒体说的“家属发现孩子出现皮疹,才问护士是不是药水有问题”。

对这篇文章,该院党办有关人士表示,她认可文中所写的情况。当时护士确实挂错了瓶,但她也否认是挂错瓶导致患者出现皮疹。

患者家属反驳:网文说“挂瓶前就有皮疹”才是撒谎

患者家属则表示:“明明是护士挂错瓶导致孩子全身出现皮疹,痛痒不堪,现在反而说是我们在撒谎。这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就是想推卸责任!”兰兰的舅舅对文章几个观点逐条驳斥:

1、兰兰是在护士林某挂错瓶后,才出的皮疹,医院称“挂瓶前就有皮疹”,这才是撒谎。真实情况是,护士林某将002床的瓶挂给了006床的兰兰,十来分钟后兰兰就全身黑紫,且出现皮疹中毒。

2、院方承认挂错瓶,但开除当事护士后,至今未承担他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发已十多天,院方从未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也拒绝提供关于“药理性皮疹”的诊断报告、病历等书面资料。目前,治疗皮疹的所有费用,医院未承担一分钱,都是家属自掏腰包,为医院的过错埋单。

3、最先发现挂错瓶的是孩子的外婆,而不是医务人员。家属发现孩子情况不对劲后立即叫医生,护士随即冲进来要把瓶子拿走,孩子外婆要看输液瓶,护士还不让。外婆抢过来看,发现瓶挂错了。

护士通宵夜班犯错后主动辞职

护士林某在给兰兰挂瓶前,为何未对药瓶标注的患者姓名、床号等情况进行核对呢?

协和医院党办相关人士表示,林某在事发前一天晚上,值了通宵夜班。第二天一早,又要给患者挂瓶。可能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比较疲劳,出现了失误。协和医院相关人士表示,挂错瓶的护士是合同聘用制,事发后因犯错主动辞职。

反思:“护士辞职 医患相互指责”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吗?

在这起事件中,到底是医生还是患者撒谎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使得笔者想起了“护士玛丽配药犯错后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感慨中美护士地位之间的差距,感慨中美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

有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很多时候,医疗事故本身并不可怕,更为可怕的是人们的处理方式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