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念珠菌感染激增,催生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5-04-11
812

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


近年来,念珠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从轻度的黏膜感染,如口咽部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念珠菌血症和侵袭性念珠菌病不等。


特别是诸如耳念珠菌和耐氟康唑的近平滑念珠菌等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给抗真菌治疗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此,欧洲医学真菌学联合会(European Confederation for Medical Mycology,ECMM)、国际人类与动物真菌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uman and Animal Mycology,ISHAM)和美国微生物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ASM)制定了全面的全球念珠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这些指南包含了关于耐药菌株的最新建议,并引入了新型抗真菌药物以加强治疗方案。


死亡率


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人受到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根据指南,念珠菌血症的高致死率(约50%)尤其令人担忧。在免疫低下或重症患者等高危人群中,观察到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耳念珠菌等多重耐药菌株的全球传播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由于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如真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往往诊断过晚,并且这些诊断方法并不总是足够敏感。


诊断创新


新指南倡导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结合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虽然血培养仍是标准方法,但其灵敏度有限。β-D-葡聚糖等补充测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技术正受到关注,并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技术在不同医院的可获得性各不相同。因为不同念珠菌种类对治疗的应答可能差异显著,精确鉴定念珠菌种类至关重要。


治疗进展


指南推荐了新型抗真菌药物,并更新了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念珠菌感染。

棘白菌素类药物,如瑞扎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和阿尼芬净,仍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新型长效药物瑞扎芬净允许每周给药一次,这是相对于既往治疗方法的一大改进。尽管氟康唑在治疗中已确立其地位,但因其耐药性增加而导致的疗效下降令人担忧。

对于严重病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仍是重要治疗选择。新型抗真菌药物,如艾瑞芬净(ibrexafungerp)和奥特康唑(oteseconazole)等,正在拓宽治疗领域,特别是对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黏膜念珠菌病。


预防策略


鉴于念珠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的普遍性,指南强调了使用多层次方法来控制感染。这包括对高危患者进行严格筛查,特别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或免疫抑制患者,以便于早期发现感染。严格的卫生措施,包括使用杀孢子剂,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隔离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并实施抗真菌管理计划,对于预防感染爆发和有效管理药物耐药性至关重要。


耐药挑战


作者指出:“耳念珠菌和耐氟康唑的近平滑念珠菌等病原体的出现,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这些病原体易于传播。由于这些感染对传统抗真菌治疗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复杂化了治疗。”


结论


在改善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新的全球指南迈出了重要一步,特别是在癌症患者中。通过提供最新信息,这些指南有助于医疗专业人员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感染。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MICHAEL VDH.Global Surge in Candida Infections Spurs New Treatment Guidelines[EB/OL].(2025-3-11)[2025-3-13].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