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35届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举行,约3万名各地选手参加。早10时许,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正好被专程到北京参赛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杨达文医生看到,他立即停下进行抢救,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最终还以优异的成绩跑完了全程。几乎每次马拉松比赛都有选手发病甚至死亡。如果您也热爱跑步,应该在比赛中注意哪些问题呢?
正能量:医生救人还跑完了全程
周日天气情况一般,有些湿热(气温26℃,相对湿度48%),但丝毫没有减少参赛者的热情。
事发在赛程38.5公里的位置(国奥村附近)。杨达文路过时,发现几个人围着一名躺卧在地的运动员,现场的一名运动员正对躺卧者进行心肺复苏。
杨达文赶忙跑过去,发现躺卧者已失去意识,没有呼吸和心跳,便说:“我是医生,我们一起抢救!”说完,他俩轮流对患者进行心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没多久,有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但没有带AED(心肺复苏仪器)。看到来了急救人员,一起参与抢救的运动员离去继续跑步。杨达文继续与急救人员一起抢救,又做了心肺复苏术几个来回。又有急救人员来到现场,杨达文才起身离去继续跑步。
最终,杨达文以327跑完全程(3小时27分跑完42.195公里),行家都说,这成绩对于业余跑步人员来说,还挺不错的。
杨达文回忆,在离开患者继续跑步的余下时间里,想到患者生死未卜,他心情沉重。结束跑步后,他在跑群里发了一则微信“对不起!我尽力了!”后来从媒体上得知患者神志恢复,杨达文感到很欣慰。
据解放军306医院介绍,这次在赛道上出现身体不适被送往该院抢救的参赛者总共有6人,其中2人低血糖、2人严重脱水、2人心梗。目前仍有4名参赛者留院观察中。
值得肯定的是,专业的现场急救和医护也帮助北马进一步和国际水平接轨。
马拉松不是想跑就能跑
据统计,马拉松比赛运动员的猝死率是1/50000,概率看起来好像还比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单北马的参赛名额就有30000。
案例一:2004年10月17日,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2003级08班学生刘红斌在跑到17公里处时突然倒地。当120急救人员赶来时,他已休克,身体没有任何反应。后送到医院时,心电图、呼吸、心电监测已经都停止。
案例二:2008年11月30日,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东方在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突然倒地,后抢救无效身亡。当时他距离终点仅有200米。
案例三:2012年11月18日,在广州马拉松赛上,广州一名学生选手冲过终点后直接倒地没了呼吸和心跳,医生紧急心脏按摩和电击起搏未见效。最终,该大学生选手抢救无效死亡。
运动性猝死:主要是心源性猝死。此外还有脑血管意外、过度训练、镁缺乏以及温度过高或过低。
运动性热应激:包括热衰竭、热休克和极高热症。
运动性晕厥:主要包括低血糖性晕厥、过度紧张性晕厥、重力性休克等。此外,天气状况不好、运动员体温调节能力差或比赛中饮水不足也都可能导致晕厥的发生。
运动性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血症和肌肉痉挛。
其他运动性损伤:过劳性损伤(髋关节疼痛)胫骨疲劳性骨折、跟腱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肌肉痉挛,肌肉损伤、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骨折。
其他运动性疾病:溶血症、横纹肌溶解、贫血、腹痛、胃肠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蛋白尿、血尿、尿路结石。
相信不少医生也是长跑爱好者,打算参赛的话一定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做好赛前全面体检(血压、心肺体征、心电图、胸透、血糖、尿常规、血脂和肝肾功能),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谨记:比赛中遇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下来并求助。
是不是平时身体棒棒的,体检也OK,就可以没有顾忌地参加马拉松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既往的猝死案例中其实就有平时身体棒、体检没问题的壮小伙儿。所以还需要科学训练和合理营养,以进一步规避风险。
跑友们,安全第一,千万不要硬撑!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