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生财有道”获刑7年
2015-10-08
447

身为医院院长,想要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好事,但是动歪脑筋敛财必会付出沉痛的代价。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医院原院长甘国明“生财有道”,把新农合医疗资金当成了“唐僧肉”,其所在医院累计套取新农合资金共计182万余元。最终甘国明获刑7年,悔之晚矣。

院长动起歪脑筋

延平区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整编当地3家医疗机构设立。该院位置偏僻,医疗点分散,管理混乱,办公用房简陋,医疗水平不高,竞争能力差。仅仅依靠病人住院的收入,医院生存难以为继,员工福利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一直不好,人心不稳。

2011年初,延平区医院离退休职工反映,医院好几年都没有给他们体检了,抱怨现任医院领导不关心离退休职工的身体健康。离退休职工的抱怨也不时传到院长甘国明的耳中,对于离退休职工所反映的“好几年”,甘国明感觉也是有所指的。此时的甘国明在医院副院长的位子上干了4年,由副院长转为院长也近2年了,这让甘国明感到了挺大的压力。

于是,甘国明打起了套取新农合资金给医院“创收”的主意。很快甘国明就发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就设在延平区医院,自己是院长,管理人员是自己的部下,区有关管理部门人手紧张,对合作医疗报销以审查为主,把关不严,缺乏实质上的监督。

在甘国明看来,利用职工想提高福利待遇的迫切心情,造假套取新农合资金不是问题。他明白,光靠自己一个人干肯定不行,于是就以利益为诱饵,与相关人员进行探讨,商议伪造虚假报销手续,并布置了具体操作的方法。

全院一盘棋

2012年初,延平区大横镇博爱村的多位村民在村医叶某的介绍下,在延平区医院“享受”了一次免费体检。村民只需把新农合医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交给医院,就可以体检。

介绍村民体检的叶某也有好处,据叶某交代:“介绍人数达30人以上,医院会送我一台手提电脑。如果人数更多,还能拿到血糖仪、输液仪等器材。”

叶某先后介绍了12人到延平区医院疼痛科体检,医院利用这些村民的新农合医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伪造病历,办理了虚假住院等材料,骗取新农合补偿金5万余元。

根据延平区纪委监察局查明的事实,2011年2月,延平区医院召开由院长甘国明,副院长叶江旺、陈开明、内科主任吴单等主要科室负责人参加的院委会,明确提出由叶江旺负责各科室协调配合,各临床科室具体实施,“全院一盘棋”,套取新农合资金。

在院领导策划、组织下,延平区医院内科、外科、精神科、手术室、药房等主要科室通过收集参保人员农保卡、医保卡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虚构住院手续,虚列治疗费用,大肆套取新农合资金。

根据新农合报销政策,门诊治疗报销比例很小,每年最高限额才200元,而住院治疗报销比例高,延平区医院套取新农合资金主要是虚构住院手续,虚列检查、手术、护理等费用。

调查发现,新农合参合人员的医疗证被拿到医院收费处登记后,科室医护人员每天按照“正常的住院病人诊疗情况”进行病历、医嘱、护理等医学文书的伪造制作,并以假的检查号、假冒检查医生签名伪造影像检查报告单。

“一切都是按照真实病人住院治疗操作的,当然真假还是有区别,真实的住院治疗都需要预交住院押金、做正式账,假的就不存在。”据甘国明交代,真假报销单混在一起,外人很难发现。

按比例分成

套取医保补偿款的顺利实施,让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似乎找到了一条解决医院难以为继问题的“捷径”。在套取医保补偿款后不久,医院再次召开会议。此次会议除了院领导班子外,还召集科室负责人一同参加。

甘国明提出,除了医保统筹基金,现在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策中,也有关于农保病人住院治疗费用的补偿规定,大家看看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政策打“擦边球”,争取这块基金的补偿,增加医院的收入,提高大家的待遇。原本大家只是在私下议论的事,此时在会议上由甘国明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随后,会议转入研究如何操作套取新农合、医保统筹基金问题。会上明确了由内科、外科、疼痛科等相关临床治疗科室制作假病历,由财务科、药剂科、医技科等科室配合办理假入院手续,指定1名分管医务的副院长,具体负责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规定对套取的新农合、医保统筹基金,按照套取的金额由医院与相应造假科室以2:8的比例进行分成,各科室分成所得,由各科室自行分配。这种“效益”挂钩式的分配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各相关科室人员造假的积极性。

法院审理查明,2011年2月至2012年底,延平区医院共套取新农合资金等共计182万余元,并将这些钱以绩效工资、补贴等名义私分给各科室医务人员等。

泪洒铁窗

2013年初,延平区纪委发现该院套取新农合资金问题线索后,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层层深入,终于揪住了伸向新农合资金的“黑手”。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包括甘国明在内的5名医院负责人被判刑。

被立案调查后,甘国明在忏悔书中写道:“我以所谓的单位‘效益’、员工‘福利’为幌子,指使、诱导套取私分新农合资金,大家心照不宣地大搞‘创收’,从而让我走上了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2014年12月,甘国明因犯私分国有资产罪和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其余相关责任人也被判刑。延平区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相关单位开除其公职。

延平区纪委监察局办案人员认为,这起套取新农合资金案件呈现的一些特点值得重视:案件呈现团伙作案特征。从延平查处的案件看,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和主要科室负责人和医生均参与作案,从收集参合人员农保卡、身份证信息等,到科室医生开具假处方、伪造病历,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录入虚假医疗信息,再到“业务分成”,医院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分享新农合资金“唐僧肉”。这种“效益”挂钩式的分配模式,极大的刺激了各相关科室人员造假,大肆侵占新农合资金。

新农合报销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延平区纪委监察局相关领导说:“基层卫生院报销新农合补偿金采取‘按月结算、多还少补’方式,金额5000元以下可在卫生院‘新农合’报账中心直接报销,卫生院或医疗合作方也可利用审核员、报账员都是本单位人员的便利条件,相互勾结套取新农合基金。”

据办案人员介绍,新农合分中心审核员、报账员只是从报销新农合补偿基金材料上进行简单程序的审核,难以发现虚增医疗费用、药物费用等行为,即使进行个别抽查,由于医院早已做好病历,就诊记录等“一整套”虚假材料,发现问题并不容易。

此外,延平区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报账审核的工作人员一般只有两三个人,每个月要面对成千上万的报销材料,一一核实难以操作。

而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从延平查处的案件看,有的是医务人员借用参合人员农保卡套取资金,有的是农民与医务人员串通伪造材料骗保,有的参合群众即使发现农保卡被冒用,但由于没有损害到自身利益,对这类行为也听之任之,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甘国明却不是这样,他为了所谓的单位“效益”、个人“福利”,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农民兄弟的“救命钱”——新农合医疗资金。贪除则五盖尽去,犹如破竹,初节既破余节皆去。“初节”宛如甘国明的第一次伸黑手,一旦告破,廉政防线便会随之坍塌。“东窗事发”,甘国明逃不过“被抓”的厄运,这既是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必然要求,也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必然结果。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