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伤医何时休?8日下午,深圳又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深圳市人民医院一名急诊科女医生遭到患者男性朋友的殴打,导致牙槽骨骨折,颌面部软组织多处挫伤,目前正在住院治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暴力伤医事件频发,怎么预防?
女医生拒保证“不出问题”被打
8日下午,一名女性患者因与男友吵架,自称喝杀虫喷雾剂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医,医生告诉患者需马上洗胃,患者遂改口说没喝进去,只是喷到脸上,医生告诉患者此类情况仍需对症处理,患者拒绝,并要求医生保证不处理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医生告知患者如果不做处理没人可做出此类保证。此时陪同的男性朋友情绪激动,破口大骂医生没有医德并转身离去。
然而,当医生准备接诊下一位患者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返回的患者男性朋友持血压计击中面部。经检查,被打医生初步诊断为牙槽骨骨折、脑震荡、应激性高血压以及颌面部软组织多处挫伤。目前该医生正在住院治疗。目前,罗湖区翠竹派出所已扣留了打人者,将等法医鉴定结果出来后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何预防暴力伤医?
措施一:切实加强安全预警防范。
要健全保卫制度,配齐安保人员,提高防恐防爆能力。要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全员行动,一旦发现情绪异常人员立即报警、迅速隔离、就地制服。要加强医警联动,及时迅速果断处置涉医突发事件以及暴力伤医案件,严密防范重大伤医案件和群体性涉医事件的发生。
措施二:严厉打击暴力伤医行为。
始终保持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对医疗场所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发生一起打击一起,从严从重处置,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措施三:全力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司法、公安等部门贯彻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为医疗卫生系统营造安全的医疗工作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法治是一个人的行为底线,在底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其他各方面的方法或途径,比如教育、调解或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来解决问题,切不可越轨,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国内很多医生不愿意留在急诊科。由于待遇低、负荷重、风险大,很多年轻急诊科医生纷纷跳槽。有部分基层急诊科只有护士,没有固定医生,急诊科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
医务工作本身就属于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职业,如果再不严厉打击日益猖獗的涉医犯罪,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医生职业无人问津的严重局面。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本来医生数目就相对不足,如果继续流失下去,会造成很多病人无人看病治疗的局面,更谈不到不断提高医疗科技水平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将是灾难性的。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