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就“一了百了”?
2015-10-27
516

南京将在10月底启动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和管理机制,公立医院要把“公益”作为首要目标,不再区分病房等级,压缩特需服务。一直以来,大家都把特需医疗视为一颗“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大,何时摘除意见不一。这颗“肿瘤”到底该不该被切除?怎样做才能在去除病灶的同时不伤及公立医院的机体?

南京现有57家公立医院参加医改,包括部属2所、省属8所、部队6所。南京综合医改与医院布局调整、发展非公医疗机构配套设施。老城内严控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严格控制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鼓励发展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以及“精神、儿童、妇幼、护理、康复、传染病”等发展滞后而群众迫切需求的专科。政府在准入、土地、投融资、税收、医保等方面提供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专科医院,非公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要达20%以上。

南京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公共医疗服务由政府承担,强化公益性,非基本公共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举办。公立医院不再区分病房等级,按每间病房床位数定价,其中三级公立医院单间、套间床位实行市场调节价,特需病房床位比例不得超过总开放床位的10%,已超过的,必须降到10%以内,取消公立医院I级、II级、III级无陪护理、心理干预、家庭式陪伴待产等特需服务项目。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院长在面对媒体时曾发出质问:“人们对于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并且公立医院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为什么要将这些优势服务让给民营医疗机构去做?”

在定义和边界都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特需医疗,给人的印象就是多花钱,甚至连一些医生都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界定。

就像难以给这项医疗服务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样,人们对于这颗“肿瘤”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的争论也一直僵持不下。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特需医疗甚至有种“彼之砒霜,我之蜜糖”的意味。

作为政府资产的公立医院,应是让所有人都享有一种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政府在医改中的责任是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公平地提供,将不能管也不应该管的事交由社会来办。取消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势在必行。然而,缺失了特需医疗这部分的收入,公立医院的巨大损失又该如何弥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了之后,社会资源有能力承接特需服务吗?如果特需真的取消了,迫切需要看病的人怎么办呢?

这一系列问题将随着公立医院斩断“特需医疗”的同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痛感。

专家表示,政府必须在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建立公立医院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和对公立医院朝着公益性方向的引导。或许这三个方面都准备好了,随时都是消除特需的最好时机。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