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两天,“滴滴医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进行了“试水”。阿里健康透露,活动开展两天,最终只有40多名体验者如愿以偿。关于“滴滴医生”,医生、专业人士、法律专家、市民都有话要说。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被互联网日益渗透的移动医疗究竟能走多远?
医生:
“滴滴医生”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称,平台并不是和医生个人合作。医生是服务医院的,因此不能说是医师多点执业。平台目前在试运营,医生的上门问诊服务不收费,但如果患者去医院做检查、开药是要收费的。
“不能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科吴主任认为,如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已经非常稀缺,有的医生从早上八点钟的挂号就满了,“医生哪里有时间可以像的士司机一样跑来跑去呢?”虽然如此,但是吴主任还是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一个新的启示,如果真的做成了也未尝不是一种创新和改革,但是吴主任还是认为现有医疗资源十分紧缺,无法更加方便和快捷应付的现有的医疗需求。何况对于市民而言,抢单成功后,是否能够对医生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也是这个新事物要面临的挑战。
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医务科副主任麻晓鹏表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生出门诊疗时发生的医疗纠纷谁来买单?“这个是一个新鲜事物,可以尝试。”但麻晓鹏说,自己已经从医20多年,认为这些做法就是吸引眼球的事儿。
如果要做,麻晓鹏说,这个最适合老年人的常见病和慢性病,适合探索分级诊疗。但是他认为,想用这些平台约名医并不靠谱,“复杂的疾病,医生要通过必要的检查,”麻晓鹏说,此外还涉及名医出诊的费用。而在法律上,最严重的就是医生的多点执业应该如何界定也是非常麻烦。他发出疑问——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是算网络平台的还是算医生所在的医院呢?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认为,专车可以做到手机软件呼叫就上门,也可以马上结账,但是医院就不行。目前的叫医生上门的服务,就像是承担120的运输服务而已。
上述专业人士认为支付是上门看病的一个发展瓶颈。支付和诊疗在上门的环节是无法实现的,如果现在互联网+可以实现付费的话,医院就不会排长队了,因为付费就牵扯到社保的问题。现在预约挂号都无法实现互联网支付,何况是治疗后的付费问题。除非是在自费不使用社保的情况下,但是自费的人又相对较少。
市民
可以约医生上门的网络平台上线,医生上门问诊,有31.03%的网友认为是“便民利民”,但也有58.62%的网友认为“应该取缔”,还有10.34%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有网友赞同:“对于病人来说,医生能上门提供服务,确实有好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可能腿脚不方便,如果医生能上门,就会很方便。”
也有网友表示反对:现行体制下医院不允许在职医生出外接私活,但有工作经验的医生全都在医院上班,“这个平台如何在追求方便的同时保证质量?”,“医生注册在某医院,出诊出了问题算谁的?网络平台不具备医疗机构资质。”
还有网友表示不看好:“个体化医疗很新颖。不过,标新立异恐怕就像一阵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有网友提出了担心,“如果有人假冒医生,或者利用电脑,在接到信息后扮成医生,那患者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会让患者损失,警察也会为了破案疲于奔命。”
律师
目前“滴滴医生”提供的上门服务与120、999等政府提供的急救服务不同,后者是根据《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成立的公益性急救服务,其与患者成立的是强制缔约关系,即只要病患发出120、999急救请求,120、999必须派车,不得拒绝病患者提出的请求,否则构成违约。而网络平台则是普通民事合同,平台的医生在经电话沟通确认无需上门服务后,可以拒绝提供上门服务,病患不能据此要求医生承担未能上门服务的违约责任。
如果该网络平台的医生不合理拒绝病患提出的上门服务请求,导致双方无法成立医疗服务合同,那么仍有可能承担违约过失责任。但是此种违约过失责任的认定是非常严格。
“滴滴医生”能否缓解看病难?
近年来,看病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虽得到有效缓解,但抢号不易、排队时长、看病时间短等问题仍然是不少患者的心头痛。用手机“滴个医生”上门服务,听起来吸引力十足。有观点表示,如果“滴滴医生”遍地开花,患者大概就不用披星戴月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了,而“医闹”和“号贩子”也可能要失业了。互联网医疗还可能收到重构医患关系的奇效:“滴滴医生”推广后,患者和医生可以在线互给好评和差评,如此一来,医生“脸难看”恐怕将影响生意,患者“病难看”恐怕就进了黑名单,以后无论怎么呼叫也叫不到医生抢单了。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专家胡大一表示,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拴”在大医院,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
“未来应该会有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和更多操作细则、流程设计,这次的试水反馈会作为参考。”滴滴专车华东市场总监唐意说。
“滴滴医生”能走多远?
虽然已经有国外公司先行先试,但反对的观点认为,滴滴医生模式在国内行不通。滴个医生上门,首先要突破法律的瓶颈。医生看病不能在注册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看病,更不能在非医疗机构看病,这意味着,无论是网上问诊,还是上门服务,医生都得避开这条红线才行。
某业内人士表示,医生上门不是不可以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依托社区医生在方圆几公里内为患者提供慢病服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符合国家政策,经济上和医疗上又有可行性。而此次滴滴医生上门的尝试,更可能仅仅是一次营销策划。
关于“滴滴医生”,大家都有话说。它究竟是不是形式大于内容呢?对此您有何高见?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