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16年初心不改 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者!
2015-11-02
319

他的手机里存了近3000个电话号码,全是患者的,有问必答;他谢绝送上门的红包,却愿自掏腰包解决病人燃眉之急,下班后义务上门为瘫痪病人换尿管;他带农村来的病人去门诊,请他们吃饭……他就是高炳玉。在他16年的从医生涯中,这样的事稀疏平常。无论周遭多少尘嚣,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者。

初心:他愿做病患那根“救命稻草”

39岁的高炳玉家在海南省儋州农村,从少年时起,他便认定医生是一个纯净又崇高的职业。

1990年,年少的高炳玉目睹外婆因胆囊穿孔发生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最终不幸去世。“我当时想,如果我是医生,一定挽救她的生命。”这个愿望,像是一颗种子种入了少年高炳玉的心中。1999年,走出海南医学院校门,高炳玉如愿披上了白大褂。

高炳玉从未停止学习。“医术是挽救生命的一把钥匙。”他想起离世的外婆,如今他已知道,夺去外婆的疾病,就现在来讲,做一个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治疗了。

董吴平是高炳玉的大学时形影不离的同学。“炳玉在大学的时候就想当一名好医生,非常努力。”高炳玉的“大胆”让董吴平印象深刻。当年学校有解剖教研室,学外科的人都知道解剖是基础中的基础,但那会儿大家都很忌讳见死人尸体,一般上课时老师组织才去解剖室。高炳玉却总是央求老师给机会去,有时三更半夜了还一个人呆在解剖室。

大晚上看着空荡荡的解剖室过道,高炳玉也会感到害怕,但他知道机会难得。“一个外科医生如果不熟悉解剖,手术时容易伤到病人的血管和神经。所以,必须学好。”

医乃仁术,治病救人。转眼便是白衣生涯16载,高炳玉初心未改。

仁心:1000元的救命恩情让她难忘

疾病是冰冷的。但那个冬天,乳腺癌患者黄秋花记住了那双温暖的手。时间回到2014年的冬天。被查出患乳腺癌的黄秋花只觉得冬天寒冷,以为人生走到了终点再无希望。一只手放在了她的肩上,对她说:“你放心,治疗的事交给我们医生。”黄秋花说,每次来查房,这个医生都会用这只手拍拍她的肩,鼓励她。

这只温暖的手来自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的主任医师高炳玉。他个子不高,因头顶秃发,年龄显得比实际要大。他总是一脸笑容,平易和蔼,让人没有距离感。

黄秋花在他的鼓励下拾回了信心。但那个除夕,逼仄的现实再次把她逼到了命运的墙角。由于化疗后白细胞低,黄秋花揣着借来的7000元住了院。住院两天便花完了所有借来的钱,到了大年三十,黄秋花的白细胞还是低。黄秋花的丈夫坐在病床边,攥着仅剩的300元钱低头不语。医生说必须再打一支“升白针”。然而它的价格是600多元。面临放弃治疗的绝境,黄秋花眼里,盈满了无助的泪水。

这一天早上,黄秋花看到了熟悉的笑容。高炳玉一只手拍拍她的肩膀,另一只手将一叠百元钞票塞到她丈夫的手里。她望着这一身白大褂,感激地说不出话来。

黄秋花并不知道,高炳玉看到她丈夫和两个孩子蹲在墙角吃泡面,悄悄掏出了身上所有的现金。高炳玉还叮嘱护士:除夕外面买不到饭菜,记得给这个病人送饭菜。

黄秋花用高炳玉给的1000元打了针。从绝境到希望,黄秋花哭成了泪人。“那种恩情,永生难忘。”如今说起,黄秋花依然非常激动。

父母心:为病人解心结看个病半小时

遇到高炳玉前,杨敏觉得自己的一切都糟透了。杨敏今年40出头,是海口一家银行的职员。去年夏天,杨敏摸到乳房有一个肿块,陷入恐惧不能自拔。虽然连续看了几位医生都说患的是乳腺增生,没大碍,但她仍害怕得乳腺癌,严重失眠,“(很多时候)去找医生,排了一个上午,他给你三分钟,有疑问却得不到解答。”

拿着几份病历找到高炳玉的时候,杨敏已经累垮了。高炳玉注意到了杨敏手里一叠好几本病历。翻看后,凭经验高炳玉知道问题所在:“这位患者的重要问题是有心结。如果医生没有及时解开她的疙瘩,必然形成更大的疙瘩。”

高炳玉的举动让杨敏感到特别——和之前遇到的医生看两三分钟就开一堆检查单不同,高炳玉一本一本地翻看她的病例,反反复复问她的病情。一种被信任感激发出感动,让杨敏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给我看病,足足看了半个小时,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最后让我确信,我没事。”杨敏说,那一刻,她觉得眼前这位医生真的比亲人还亲。

更令杨敏没有想到的是,她在就诊的时候随口告诉高炳玉自己患有痔疮,深受其扰。当天下午,她在单位快要下班的时候,接到了高炳玉的电话。“他居然在下班之后给我买了治疗痔疮的药,送到我的单位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样好的医生。”当天晚上,当杨敏把这天的遭遇告诉丈夫,丈夫怎么都不相信有这么好的医生。

医者,德为先。高炳玉知道肿瘤外科的医生意味着什么。“医生对于病人是100%,病人对于医生可能只是1%,我希望病人也是100%。”高炳玉说。

这些年来,高炳玉对门诊病人数量有要求:早上挂号不超过30个,下午挂号不超过20个。虽然加号病人的诊费归医生,但他宁愿不赚这个钱,也想确保充足的时间来多听患者说一句,多对患者说几句。“我宁愿在下班之后,加班为那些加不到号的人免费看病。”高炳玉说。

耐心:手机里有3000患者号码有问必答

这是李素兰第一次遇到主动给患者留电话号码的医生。李素兰正准备做乳腺癌手术后的第四次化疗。她仍记得,今年6月当她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的时候,心情跌到了谷底。李素兰至今仍记得高炳玉医生那句举重若轻的安慰:“你放心,现在医学很发达,我们会尽全力给你治疗。”这给她灰暗的内心打开了一个光明通道。

“我刚进来时,还没有安排到病房,他就给我争取时间安排检查,还给我留了电话。”令李素兰意外的是,自己每次发短信,高炳玉必回,“这样的医生让我很感动。”

高炳玉的朋友、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李旺旺曾被高炳玉的电话之多吓到。“他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真的感觉他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接几百个电话。”“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多能量!”李旺旺说,这么多病人来电话,要是一般人早就受不了,“我相信,要是所有的医生都像他一样,医患矛盾可能就为零了。”

高炳玉的手机十多年来从未更换,睡觉也不关手机,因为他“怕病人找不到自己”。打开他的手机,里面存着3386个电话号码。其中,有近3000个号码是患者的。

良心:从医16年从来没收过红包

其实,诱惑从未间断地出现在这个农村出身的医生面前。虽然医院禁止,但很多病人家属担心医生手术时不尽全力,总想偷偷塞红包。时常出现的一幕是:病人家属悄悄把门关上,说“有点事和医生说一下”,或者说“高医生你出来一下”。

每当这时,高炳玉总是说:“把门打开吧,没什么是不能开着门说的。”病人家属这时往往会露出难为情的神色。“你送红包会干预我的治疗手段,我不上手术台!”高炳玉虽然推开了红包,但还是会给患者一个坚实的承诺:“你们的手术和治疗费用是很高的,你们应该把钱用在治疗上。把病人治疗好是我们最大的目的,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好一名医生的职责治疗好患者!”

从医16年来,高炳玉说,自己已记不清多少次拒绝患者送来红包。但有一个数字,高炳玉很明确:“从来没有收过一个。”

这就是高炳玉,他的心里首先装着病人,而不是钱。这是一个医者的纯粹。范仲淹曾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从医16年的高炳玉,始终不改初心,以济世救人为使命,守护着这个职业的崇高与纯粹,堪称真正的良医。时至今日,医生这个职业,受到的非议颇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炳玉的坚守,更显难能可贵!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