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古装剧《琅琊榜》热播。琅琊榜是琅琊阁免费向大众提供的包括高手榜在内的系列榜单的统称。因能被江湖和朝堂广泛认可,多数人以名列琅琊榜为荣。近日,2014中国医院排名的“琅琊榜”揭晓了。这次的排名有什么新动向?您所在的医院上榜了吗?
2014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揭晓
15日,《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汇总排行榜》、《2014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以及“中国七大区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国七大区综合实力排行榜”在上海“出炉”。
医院排行榜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是中国首个针对医院专科和医院本身所做的排行榜。从2010年开始,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每年推出上一年度的排行榜评比结果,至今已连续发布了6个年度。
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名列《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专科汇总)》前三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跻身榜单前十。
“6年来除了分数有变化外,最佳医院的排名名次都没有太大的变动,尤其是位列前列的医院,名次几乎都是固定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一所著名的医院就好比一家百年老店,学科专业度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今天有投入明天就变化,否则榜单也失去了权威性、公正性和指导性。
今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团队首度推出中国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西北区等七大区域的医院排行榜,引人注目,成为最大亮点。实行七大地区区域性排名后,使以往许多比较好的省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等都上了榜。一些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说,这有利今后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同时便于区域民众询医就诊。
据高解春介绍,复旦版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借鉴了美国best hospital专家评议的方法,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注重临床能力的根本原则,并采信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威第三方数据,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统计,力求更客观、更公平、更公正。目前,该榜已受到来自全国各医疗单位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学术机构的关注,并已成为医院学科发展的参照标准,且患者就医指南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新增4个临床专科 同行评审专家数创新高
据透露,今年评审工作启动于4月中旬,10月下旬方结束。由于首次发布七大区排行榜,评审专家等的工作量大幅度提高,仅数据统计的量就增加了3倍以上。
今年,全国34个临床专科的372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排行榜的评审。据介绍,本年度专家库进一步扩大,再创新高,较去年增加了387名;至此,专家库已由2009年度的1824名,新增了1905名;有效回复率也创下新高,从2009年度的44.24%提高到今年的64.33%。这一结果,除远远领先于早就进入“排行榜常态化”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的回复率外,也遥遥超越于2009年度复旦版排行榜首年发布时的44.24%。
据介绍,本年度排行榜依然强调,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是医院增进绩效、合理分配、吸引人才的基础,也是医院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发展业务的抓手。除了专家人数大大增加,入榜医院也由2009年度的103家,以后分别为155家、180家、195家、211家;今年因首度发布中国七大区排行榜,更是达到了534家。
为适应医院发展,继2012年度排行榜中增加了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专科后,本年度排行榜又增加了临床检验、超声医学、核医学和烧伤等4个专科,参与评审的专科数达到了34个。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认为,这将更合理、更全面地体现医院的诊疗能力,也代表了医院临床能力的广度。
首度推出的七大区医院排行榜中,各医院专科声誉排行取前5名;然后用上述同样方法,通过排序,得出前20名综合实力医院名单。
高解春表示,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关注中国医院建设,也希望有更多符合规范、适合公众需求的“医院排行榜”出炉,让医院学科建设有标杆,百姓看病有指南。
当医院排行成为常态
自2010年至今,一年一度的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在争议中走向“常态化”,人们在围观、讨论、参考这些榜单的同时,也持续放大自己的质疑:中国不是只有北京上海,看病也不是只有省级三甲。也就是说,“常态化”的最佳医院排行还需“亲民化”。
当下,对广大患者来说,无论大病小病,一律往大医院挤已是普遍行为,这缘于大医院医德和医术的基本保障,说白了,是多年医患接触形成的信任偏好。大医院也不是万能的,但与小医院小诊所利害相较,性价比最高,而最佳医院排行榜无疑将进一步固化这种信任偏好。
任何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临床专科和医疗机构都分布在大城市,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却需要在质量上实现标准化,在分布上实现均衡化。患者应该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如果一名普通疾病的患者到最顶级的专科去就诊,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是,当一名患者罹患疑难重病、罕见病,需要到顶级专科就医时,排行榜就会对他有重要参考价值。让百姓放心地进普通医院、社区诊所、农村诊室,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才是当务之急。
运用不同的评价维度、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都会有差异。如何评价哪家医院的哪个科医疗水平高,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涉及到医生、患者、医院等多种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经常会出现医院许多客观数据按“需要”被人为“校正”,导致客观数据不客观;医院的许多规模数据如床位数、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也不适宜放入评价体系,易误导医院“造大楼扩规模”。
实际上,哪些医院最佳、哪些科室最好,这么多年来,全国人民心中已有定论。换言之,所谓最佳排行榜也有鸡肋之嫌。频频发布的各类榜单霸占媒体版面,不合理地牵引受众话题,其实对百姓的健康教育以及转变群众的就医观念,或许弊远远大于利。
这次协和依然是第一,在肯定的同时,忧虑依然存在。大家戏称进京三件事——爬长城,吃烤鸭,上协和。避免“全国人民上协和”,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解决科学有序的就医问题——要建立一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这样一个分级诊疗的体系。具体来说得采取几条过硬的措施:一个就是要落实好医疗资源配置的规划,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第二,要使得这些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能够下沉,卫生工作的重心要下移。要下沉下移,就要引导这些医院能够自我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比方说,现在有的是医联体的形式,上下联动这样的形式,要上下转诊,上边大医院要放得下。第三个措施,就是让基层能够接得住,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最佳”综合和“最佳”专科医院不应该是唯一的焦点,排行榜在积极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方面前进一步才更有意义。或许解决老百姓“看病难”还需要更多的“最佳”基层、“最佳”首诊医院来消解患者对分级诊疗的疑虑。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单纯评选本身所能达到的,需要医改全方位的不懈努力。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