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常态下民营医院的生存观
2015-11-18
431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一轮医改走过六年历程,如今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市场调节医疗服务价格权重加大,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放宽,分级诊疗机制推进,互联网技术释放更多医疗空间——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民营医院如何发挥优势,占据中国医疗服务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在国家对公立医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也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更是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11月5日发布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公立医院13314个,民营医院12546个。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非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增加了9326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近一半,年增长基本保持在9%左右。

虽然在数量上已经与公立医院平分秋色,但在服务量上,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差距巨大: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量只占全国的10%左右,量大质低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一个痛点。随着政策的放宽,民营医院的发展的机遇更多,发展的难点更落在许多内化的问题上,如资本和人才的管理、竞争和盈利模式等。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影响民营医院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资本和人才。

忌盲目投资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赵淳认为,中国的民营医院出现数量与服务量反差大的状况与资本进入门槛低有很大关系。

“我对现在很多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持保留态度。资本是趋利的,哪个资本能放长期资本在医疗行业?没有回报怎么办?回报慢怎么办?十年收不回投资,这个账又怎么算?哪个资本能耐得住这个寂寞?”赵淳表示,他最怕社会资本拿医院去套利,这是对医疗行业的伤害。

此前,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如果不对逐利性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院进行有效监管和制度约束,将使得被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既享用了政府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又在实际上并没有以公益性为基本目标或者长期目标,仅仅在短期以持有为目的,谋求在更长的时期内寻找机遇以实现其营利目的,从长远来看,仍然只是非营利性医院的“伪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不同于其他行业,投资大回报慢是社会资本办医的一个特征,融资问题又是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一大障碍。此前,广州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说:“融资比较难,短期内很难赚到钱。”

因此,未来在民营医院的资金管理这一块,既要政府放宽政策、加强监管,民营医院自身也应避免盲目性。

时下,互联网医疗这个新兴领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民营医院投资热也深受其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不仅预约、挂号、支付更加方便,而且线上医疗咨询兴起,远程医疗得到推动,出现了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滴滴医生”。但是,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对政策和市场有一个很好的解读。目前一些原本在线上发展的医疗公司转向线下,或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展的,这恐怕是分析市场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是很实际的行为,纯线上不符合医疗的特性,在难以获得公立医院支持的情况下。“欧美没有一个全闭环的线上医疗,因为技术达不到,现在的可穿戴设备还处于前期的阶段。”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线下的诊疗活动中,一个病人走进来,医生就开始了信息收集,从病人走路的姿势、语速语态等都能进行一些判断,而现有的可穿戴设备还实现不了对病人全面数据的收集。

目前,一些线下诊所采取了加盟的方式,将已经运行的社会民营诊所“收编”,未来甚至会推出更多连锁诊所。

对此,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表示,互联网医疗的落地,需要线下医疗机构的配合,但现在很难利用公立医院来对接,同时分级诊疗也需要一个发达的诊所体系,互联网企业办诊所是优势互补。

人才培养不能抄近路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2015年初,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医生多点执业渐次推开,这也让一直饱受人才短缺困扰的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民营医院是否在多点执业政策的支持下缓解了人才危机?

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医生是“单位人”身份,这从整体上限制了公立医院医生的流动自由。即使现在医生不用得到第一执业单位许可,只需网上报备就可多点执业,但是,实际上,医生多点执业还需要顾及第一执业单位的感受。第二,有心有力的人少,有心无力的人多。走出去多点执业大都是一些名医、专家,他们更受民营医院的青睐。刚开始职业的年轻医生,就算想出去多点执业,也难以有时间和精力。

对此,温州康宁医院集团董事长管伟立认为,“人才必须是自己培养”,“民营医院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就是要做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管伟立表示,康宁在建设第一家精神病医院时面临人才极度短缺,20多年来主要也是靠自己培养,花了很多心血。

实际上,中国的医疗人才缺乏已是共识。医学生的培养时间漫长,医学生成为执业医师的周期为7~8年,成为主任医师的周期为20年。别看每年中国各大医学院校招收许多医学生,可毕业之后仅有两成医学生成为医生,而医生流失问题,更加剧了中国医疗人才的短缺。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官员在2015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上表示,2014年OECD国家千人拥有医生3.3人,中国是2.12人,而且中国千人拥有医生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医疗人才还处于流失中,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与短缺的人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面对医疗人才短缺的严峻问题,民营医院也有这样的疑问:“公立医院有人才培养机制,每年都会引进应届毕业生,进行人才梯队建设,为什么民营医院就不能从头开始培养人才?为什么民营医院只想着去挖人才?”

其实,做医院也像是种树,要有长期投资的准备才行,“如果要做百年医院,自己培养人才完全没问题,20年就能出一批人才。五年的本科毕业,经过15年的临床训练就是主任了,如果只是做短期的,就要去挖人家的医生,就会出现社会矛盾,医疗系统内部就会出问题。”

发挥优势

虽然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是,民营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成本控制高效,更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服务市场。

此外,民营医院保存了完整的供应链。由于公立医院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院在供应链环节的利润被中间商、医药代表、医生等各方瓜分,而民营医院则将这部分利润全部收归医院,这就意味着民营医院的利润率要高于公立医院,平均在25%左右,而公立医院则不到20%,甚至低至15%。

广西贺州广济医院集团董事长余小宝表示,民营医院是全成本管理,可以精确到一支笔,“医生的收入是阳光的,医院会通过绩效考核将来自供应链的一部分收益给医生,但不是药品回扣。”,“我们对医生的考核包括病人满意度和新技术的应用,与处方大小无关。”

不过,随着医改的推进,药品价格下降,直接威胁民营医院的利润,原本来自供应链的利润会被压缩。“就药品而言,同样是招标采购,比如1元钱的药,药厂开回来1元钱的发票,平账,同时,药厂还会返回来0.7元的现金。药品降价后,药厂返利的空间就减少了。”余小宝认为,未来3年会是民营医院最难熬的3年,除了药价下降,还有公立医院医联体的建设,可能会垄断病人的渠道,无形中“抢”走了民营医院的病人。

但也有民营医院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医改会对民营医院有利,因为随着医保费用紧张加剧,医保部门会优先购买控费能力强的医院的服务,民营医院在这方面比公立医院有优势,“或许到时候公立医院就不愿意收治医保病人了。”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