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限抗”更合理 门诊确需输液要两医生审核
2015-11-27
455

继江苏省发布大部分医院门诊明年年底前将停止输液的规定后,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输液管控出台最严“限抗”措施:从12月1日起停止门诊所有抗生素输液,12月7日起停止门诊所有输液。不过,此次政策并没有沿用过去“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参入了人性化的医生问诊评估,确实需要输液的急重病人输液治疗不会受到影响。

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在中国较为严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的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万吨,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余为兽用抗生素。且人均使用量也“世界领先”,超出欧美国家5倍以上。

治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我国采取措施已有时日。2011年,原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此后每年,卫计委都会发布“限抗”要求,今年也不例外。8月,卫计委连发两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通知。

2014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也曾经公布过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比如像急性鼻炎、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轻度结肠炎、小儿手足口病(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等常见病一般不建议输液。

不过,由于民众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抗生素销售的“处方关”形同虚设,“限抗”令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过程。总体看来,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民众,对于“限抗”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此前,江苏发布叫停门诊输液的通知后,也引来一番讨论。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确实需要输液的病人该怎么办?”去住院?急诊?还是社区?

此次,宁波市第一医院的“限抗”令对这些细节做了改善。该院规定:从12月1日起停止门诊所有抗生素输液,12月7日起停止门诊所有输液。对确实需要输液的病人,需要通过两位医生的审核,才能决定病人要不要输液。

对于确实需要输液的病人,门诊医生必须填写《门诊输液转诊单》安排病人到急诊室审核处方。急诊医生在接到《门诊输液转诊单》申请时,则需要认真审核处方并填写《门急诊输液联系单》后才可以开具相应医嘱。随后,医院注射室凭急诊医生的联系单给患者输液。同时医院也会对输液进行限量,门诊转诊病人确实需要输液,原则上不超过3天;急诊病人输液仅限1天。医院的质量管控部门医务部会定期回收《门诊输液转诊单》和《门急诊输液联系单》,进行评估检查。

此外,为了告知患者,同时也规范医生,医院还在《门诊输液转诊单》上印制了允许输液的五种情形,分别是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有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患者出现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的;需要对症治疗的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本院配备药物只有静脉给药途径的。

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部谢浩芳医生介绍:“给药方式主要有外用、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等几种。从安全性来说,静脉输液的风险相对最高。在国外,有‘输液相当于一次小手术’的说法,输液是相当谨慎的一件事。”轻度感冒和腹泻不建议输液,要不要输液得看具体指征。

“输液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除了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之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肉芽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液体外渗、神经损伤等。另外,过度输注抗菌药物会导致人体内有益菌群失衡,耐药菌乘虚而入,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的‘超级细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给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对于控制输液,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虽然没有统一硬性的规定,但也是积极倡导各大医院减少门诊输液,具体由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同时要求各大医院急诊输液功能继续保留,确保确实需要输液的急重病人输液治疗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限抗”需要多部门、多渠道多管齐下来治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抗生素的依赖依然很严重,会增加用药风险。国家要对抗生素知识有一个正确、科学的宣传,让民众了解到抗生素的作用和危害,在何时可以使用,何时慎用。这样患者就不会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另外,应要求药店配备药师,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的随意销售。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