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抄袭引来“下课潮” 179名教授被起诉
2015-12-16
315

近年来,学术不端之风在全球愈演愈烈。如果仅认为学术不端只是诚信问题,似乎还没有认识到学术的价值。学术于创造者是无形财富。侵占他人财产需要负法律责任,窃取学术成果的行为当然也难辞其咎。12月14日,韩国检方对韩国110所高校179名涉嫌完全抄袭或姑息抄袭他人著作的教授提起公诉,一旦罪名成立,将引发韩国史上最大规模“教授下课潮”。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京畿道议政府市地方检察厅当天以违反《著作权法》和妨碍工作罪名起诉74名教授,并以简易程序起诉105名教授,要求法院对其判处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的罚金,并对涉嫌姑息他人抄袭的原作者处以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的罚款。

检方还以同一罪名对与涉案教授勾结出书的4家出版社的5名责任人提起不拘留诉讼。韩国检方称,被提起公诉的教授涉嫌以“新皮装旧书”的方式完全抄袭他人著作,或有两本以上书籍造假,或存在允许造假书籍刊行等行为。

《朝鲜日报》报道称,检察机关未公布涉案教授名单,仅公布了所属大学,其中不乏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名校。韩联社报道称,这些教授为通过即将到来的续聘评估,便出书夸大科研成果,仅更换书籍封面就将他人著作冒充新书出版,还有教授为掩人耳目,将书名稍作改动。

根据韩国高校不成文的规定,不得续聘被法院判处3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以上罚金的教授。这意味着,一旦罪名成立,这些教授将无法与所在高校续约,从而丢掉饭碗。

韩国《亚洲经济》报道称,自上世纪80年代起,韩国出版界就开始盛行“新皮装旧书”现象,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原作者、假作者和出版社已形成利益链,各自从中牟利。

韩国检方从今年8月起调查该类案件,共揭发了217名教授的学术造假行为,由于其中一些人已经过了违反《著作权法》的5年公诉期或正在海外研修,检方只传唤了211人进行调查。最终,32名教授被判定为“无嫌疑”,179名被起诉。

据悉,韩国检方认为,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有组织地换封皮出假书的现象,计划成立打击学术舞弊行为的专案组,扩大调查范围。

有人说,学术清苦。也有人说,科研是条“冷板凳”。这些说法都是指科研这条路没有捷径,非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但一些功利者却将学术圈当成是名利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污染学术风气。各国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2005年,韩国“干细胞之父”黄禹锡被公开指责造假,韩国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最终证明事实属实。黄禹锡最终不但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因欺诈、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等,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为进一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韩国科技部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国家研发事业中确保研究伦理及真实性的准则》,明确规定了韩国有关部门查处学术腐败的程序以及相关机构担负的责任等。

因为学术造假就遭遇牢狱之灾的例子并非罕见。2006年,美国伯灵顿市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艾里克·波赫尔曼因申请NIH基金使用了虚假数据,被伯灵顿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

2009年,德国科隆检察机关公布了德国近100名涉嫌学术造假的教授名单,指控他们为不合格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提供方便。最后,众多教授被判处3年半有期徒刑。

即使没有锒铛入狱,在欧美日韩诸国,出现了学术不端这样的事情,后果也十分严重。在机构上,会遭致警告、降级、撤职、解约等处罚。在学术上,会被取消博士学位、取消教授资格,各大基金会、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大门也会对他们关闭;在政府行政上,会被禁止项目申请、取消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

借鉴国外经验,遏制学术腐败,国家除了制定科学工作者行为规范,要求广大科学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做到正直、诚实、自律、不造假,确保学术成果审核评定的公正、客观。此外,还要将学术不端行为上升到法律高度,借助法律监督管理。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