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举!一医生签了3份遗体捐献志愿书
2016-01-13
480

当前,我国器官移植需求缺口巨大,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医生作为行业内人员,更加明白器官移植需求缺口巨大的状况。而且器官捐献往往是医生冲在最前头。日前,浙江东阳的一名医生签了3份遗体捐献志愿书,分别是母亲、父亲、他自己。

“以无用之躯,尽最后有用之力,这样的一生才算完整。”四十不惑的孙赛洪说。两年前,孙赛洪脑部查出肿瘤,萌生了死后捐献器官的想法。前几天,母亲突发意外,让他付诸了行动,劝服家人,一口气签下了3份遗体捐献志愿书。

孙赛洪一家是浙江东阳市虎鹿镇人,父亲中风多年,一直由73岁的母亲孙宝仙照顾。2015年12月27日凌晨,睡梦中的孙宝仙突然一阵恶心,醒过来吐了一地,一直摸着头喊痛。邻居听到动静,送孙宝仙去了医院。

经医生诊断,老人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失去了意识,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身为放射科医生的孙赛洪清楚地知道,母亲醒不了了。悲痛之余,他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母亲一辈子都热心助人,何不让她这个善举延续下去呢?于是他找到了主治医生提出项捐献其母亲角膜和肾脏的想法。最终鉴于老人年纪偏大,器官不太好用,没法捐,最终捐献母亲遗体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虽然起初捐献遗体的提议遭到家人反对,但经孙赛洪努力劝说,最终家人终于同意。

1月7日,孙赛洪捐献了母亲的遗体。一起交上去的,还有两份遗体捐献志愿书,一份是父亲的,一份是他自己的。

交了协议书后,这几天,孙赛洪整个人都释然了。他说,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会接下母亲的接力棒,继续照顾父亲。

此前,某医学媒体曾发起一项“医生是否愿意捐献器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中有65%的医生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

据了解,上海医学世家戎氏,从1997年至今已有13人办理遗体捐献。现如今,已有5位老人驾鹤西去,了却心愿。而戎氏第一代遗体捐献者,在儿女难以接受他们捐献遗体的举动的同时,突破那个年代的“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表示“一辈子从事医学工作,到最后还能为这项事业做点贡献,也是我们的心愿。”最后其儿女也受两位老二的精神感染,纷纷加入器官遗体捐献的行列。

“因为爱自己的职业,所以爱每一个患者。”2014年6月22日2时许,年仅32岁的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医生贾永青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生前的这句话——将双眼角膜分别摸献给山东和保定清苑的两名患者,从而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愿望。

我国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较低。2015年起,我国全面禁用死囚器官。北京、江苏、湖北、上海等地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学专家认为,器官来源原本就很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了。

记者在医疗机构采访时,众多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认为,在医患矛盾突出、官办慈善机构又陷入信任泥沼的当下,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捐献者义举得不到应有肯定。

当前,我国研发并启用了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笔者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实实在在地执行下去,同时大众能加入到捐献器官的行列中。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