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一直面临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二孩”政策已经全面启动,生育高峰来临时,未来谁来给儿童看病?针对这一问题,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参加上海两会浦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三级医院应该恢复儿科,不能因为儿科不赚钱就把儿科关了。这个提议虽好,院长是否赞同呢?
儿科医生短缺是当下的热门话题。《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的水平相去甚远。
而这种“儿科医生荒”正在日益加剧:2015年冬季,上海已有过半医院急诊儿科因为儿科医生不足而停诊。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我们小时候挂急诊,家里都是哪个医院近,去哪个医院,包括地段医院都有儿科,可是现在很多医院没有了。”目前几家儿科专科医院就诊量很大,挂一个号几个小时,孩子在医院里要待六七个小时才可以看上门诊。
韩正直言,三甲医院都应该恢复儿科,有些新开设的医院没有儿科医生,市里要进行调剂。他还表示,医生的收入在同一个医院应该由医院统筹,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先,不能因为儿科收入低,大家就搞其他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建议“三级医院要强制布局儿科”。沈晓明说:“过去评三级医院的时候有一个规定,要求医院10%的床位是儿科,10%是产科。但现在很多三级医院拿到三级综合医院牌照以后,就把儿科关了。”
沈晓明说:“政府要在三级医院里强制布局儿科。没有儿科的要恢复儿科,恢复不了儿科的,应该要限制作为三级医院的权利。”此外,沈晓明还提出,儿科要纳入全科规范培养内容。
让三甲医院都恢复儿科,这个提议不错,不过院长赞同吗?如果真要强制执行这一政策,院长们恐怕不得不执行。不过,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儿科的创收功能较小,医院勉强贴钱开设。而且,因为儿科医生风险大、付出多、收入少,从1999年起,许多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专业,儿科医生生源不足,医院也很难招到人手。这样的现状,即便医院设立儿科,也是步履维艰。
针对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各方正在制定应对措施。有人建议高校应该恢复儿科专业,这是对从儿科医生培养方面的建议。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
我们都知道,市场有个规律——物以稀为贵。儿科医生稀缺,开设儿科本来说是最赚钱的,尽管有风险,但是哪个科室没有风险呢?要让医院积极投入儿科建设,就应该放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放开医生自由执业,让儿科医生能为自己定价,能让市场定价,回归医疗本来的价值。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