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单日门诊量达到9600人次,破了今年的纪录。而在门诊统计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病毒和流感,而这些都跟近段时间的甲流——H1N1有关。医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甲流来袭,如何应对?
甲流来袭 形势严峻
近期,甲型流感病毒出现了流行的趋势。浙大儿院作为试点医院,会采集发热孩子的样本作为流感的监测。上周的监测结果中,20%~30%的孩子呈阳性,也就是患上了甲型流感病毒。
22日,浙大儿院一天的门诊量就超过了9600人次,为有史以来最高。而在22日的夜门诊,两个院区加起来的就诊量就有1000多人次,安排了很多医生加班。22日两个院区共有13个内科专家,普通医生也有十几个,一个医生平均每个医生要看100多个患儿。
浙大儿院门诊部副主任赵水爱说,近日前来就诊的患者发热、咳嗽、肺炎、哮喘特别多。除此之外,呕吐、拉肚子、手足口病也很多。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病毒和流感,而这些都跟近段时间的甲流——H1N1有关。
甲流有个特点,就是每隔几年就会流行一次。经过上次的大爆发,现在转变为新甲H1,病毒跟季节有很大关联,今年形势严峻,还有一个原因跟雾霾有关。
赵主任介绍:“今年上海那边相对比较厉害,我们这边监测估计后面也会有增多的趋势,所以今年流感形势比较严峻。”
赵主任说,孩子的呼吸道很娇嫩,就在前几天,她晚上接诊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家长说班里有一大半的小孩都发烧了,其中有孩子测出来甲流为阳性。同桌发热,连带着她的孩子也发热,全身酸痛没力气,高烧40℃不退。
如何正确应对?
甲型流感的流行也让医院成了病毒聚集的重灾区,很多孩子都是来了医院之后交叉感染了其他的病毒,加重了病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立刻来医院检查呢?
赵主任说,小孩子主要还是要看精神好不好。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仅仅是干咳几声,精神状态还好的话,不建议去医院,不妨先在家里观察,因为人多的地方就有被流感或轮状病毒感染的机会。精神不好或伴有吐拉,就要去医院,家长有必要做一个整体判断。
夜间急诊爆棚,来看病的孩子都要等到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医生提醒,高烧的孩子如果高于39℃,可以吃美林等退烧药,家长也可以在家先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缓解孩子的症状。
专家建议人多的地方要少去,避免交叉感染。因为这些地方病毒存在会比较多,外面回来以后要勤洗手、洗脸,适当锻炼,多通风,增强体质。
年轻女医生遭拉扯被吓哭
甲型流感高发,让医生的工作量激增,儿科门诊的医生到底有多忙?
21日晚上8点半,在杭州市二医院急诊室,儿科是急诊中最繁忙的一个诊室,一个专家门诊,一个普通门诊,加起来已经挂到了200多号。
源源不断的急诊病号们,两个医生根本招架不住,原本应该晚上9点下班的儿科主任还有20多个病人没有看好。
杭州市二医院儿科主任朱亚非说:“看起来要看到十点半、十一点的样子。我五点钟开始坐诊,现在已经看了70几个了,回到家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而在浙大儿院的滨江院区,21日晚上10点半,叫到了700多号,哭闹的孩子和心急如焚的家长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加漫长。
浙大儿院门诊部副主任赵水爱说:“我们这儿有个女医生比较年轻,一堆病人围着她,这个要先看那个要先看,把她衣服扯来扯去,她都吓哭了。”
人才流失严重
近日,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因人手不足,宣布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引起老百姓对儿科医生紧缺的关注。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和湖滨两个院区,原本一共有31名儿科医生,但是今年开始,陆陆续续走了4名儿科骨干,让医院措手不及,往年从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他们离开的理由有工作压力大、夜班频繁、经济效益跟其他科室比低、在医院的受重视程度不高等。留下的医生每个月都要上6个夜班来缓解压力。
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丛丽坦言:“比如周六周日我们早就开始限号了,因为不限号我们实在是看不过来。周六周日我们所有的医生都不可能完整休息,要求所有的医生不在病房就要在门诊。就算这种情况,我们也没办法消耗所有的病人。”
“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和得到的认同不成正比,在医院的地位普遍不高,跟其他能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比,儿科的经济效益太差了。”丛丽主任表示,儿科医生的工资跟医药比、营业额挂钩,开很多药也抵不上做一次CT的钱,更何况绝大部分的药物在儿科是慎用、禁用的。
薪酬制度尚且没有达到职业满意度,医疗风险也在驱赶着儿科医生。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毛威认为,这种风险不仅来自于医疗本身的风险,还包括医疗外的风险,“一个孩子生病后,全家三代齐出动,医生稍有不慎就会被质疑甚至辱骂,这样会产生很多医疗外的风险。”
出现儿科医生离职并不是个别现象。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刘伟光也提到,虽然他们医院离职的人不多,但的确有人离职。
对策
“老医生退休之后都不愿留在医院,返聘的可能性很低。老的想走,中间年龄段逃离,新的医生跳槽严重,流动性大,大家都感到不安全。”丛丽说。
儿科医生的培养一旦出现“断层”,短时间内很难补齐。而正在落实的二孩政策,又是追在儿科医生身后的猛虎。
刘伟光副院长认为:“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人们先想到妇产科,我觉得冲击最大的不是妇产科而是儿科。对妇产科来说,孩子生出来就好了。反观儿科,从出生开始,到六七岁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要到儿童医院来看病或者保健。这一块的医生量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我估计到明年下半年,二孩带来的儿科问题会更突出。”
面对儿科医生的紧缺,杭州各大医院也有不同的对策。
市一医院有50多个儿科医生,他们采用的方法是院内倾斜,使得儿科医生在绩效分配上有所倾斜,奖金、年终奖会适当补贴。市红会医院有18个儿科医生,他们的经验是团结友爱,多沟通、多组织集体活动,有事一起担,让儿科医生有团队归属感。
市儿童医院则在招人上下苦功夫,刘伟光副院长每年都要到重庆、温州等生源多,且开设儿科系的学院挖人。此外,医院还提供正式的事业编制吸引人报名。
呼吁:政策要“给力”
为了缓解儿科和院前急救人员紧缺,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今年9月中旬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考儿科、院前急诊定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但从多地考试院反馈回的信息来看,报考加分考试的考生寥寥,甚至还有不少报了名但人却根本未到考场。
不少专家指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儿科紧缺的问题,必须有赖于教育部、卫生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恢复儿科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招生。我国从1999年起,儿科专业被列为调整专业后,很多高校停止招生,儿科人才的培养源头缺失了。从长远考虑,专家建议,还是要全面恢复儿科人才培养。
其次,有专家建议建立儿童医院联合体,以此推动全国儿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基层医疗质量。
针对收入低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建立良好的职业保障体系,增加儿童医院和儿科医生的财政投入是解决之道。刘伟光副院长表示,能否考虑将儿科医生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使其工资水平与其他医生相当,工资也不用过高,确保儿科医生能扎根在这一行就行。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