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别样春节
2016-02-14
498

春节,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阖家团圆,但对医生们而言更多意味着坚守与责任!“手术刀割不断年尾和年头,就这么过去吧!”一位医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新春期间,某报记者跟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省妇幼”)越秀院区儿科主任彭淑梅出诊,体会一位儿科医生的苦与乐。

儿科医生新春出诊 儿子病了无暇照顾

据悉,彭淑梅在省妇幼干了21年的儿科医生,几乎每年春节都留守值班。行医26年,她没有出过一单医疗差错;这些年诊治的患儿超过15万人次,参与抢救危重患儿1万人次以上。

2月4日,离除夕还有3天。早晨7点50分,与往常一样,彭淑梅提早10分钟来到病房,开始每日的例行查房。“彭阿姨,早上好!”“彭主任,早!”听到小患者及家属热情地与她打招呼,彭淑梅都会笑着一一回应:“早上好,今天感觉怎么样?”

9时许,彭淑梅来到诊室,门口已有患儿在等候。10来平方米的诊室,干净、整洁。一张办公桌,一张床,室内唯一的装饰品就是贴在墙上的三张色彩缤纷的儿童画。彭淑梅介绍,这都是康复的小患者送给她的。

看病过程中,大多数患儿都会哭闹。“要看病得先哄。”彭淑梅可有办法,她的口袋像个百宝箱,不断地掏出可爱的玩具娃娃,小朋友一看就忘记了哭闹。玩具送完了,连包装得花花绿绿的压舌板都能成为她手里的哄孩子的法宝。“你看,这是什么呀?”消除小朋友的恐惧后,彭淑梅就会掏出听诊器,把它贴在患儿的前胸、后背上“打电话”,再看看患儿的咽喉,诊断就能迅速而又顺利地完成。彭淑梅自豪地说:“我用的这套方法对百分之九十多的患儿有用。”

“叮叮叮……”4个多小时的门诊时间多次被电话打断。每次电话一响,彭淑梅不是忙着接,而是先跟患者讲完那句话,再扭头接电话:“喂,我现在在出门诊,没空。”只有来自儿子补习班老师的这通电话,彭淑梅就多说了两句:“老师你好,我儿子发烧,下午没办法来上课。对,我是医生,正在看门诊,没空带他去看病……”

终于有空拿起手机,彭淑梅发现有一通儿子的未接来电,时间是11点30分,那时正是她诊室人最多、家属最躁动的时候。彭淑梅连忙打了回去,听闻儿子好些了,她才松了口气,叮嘱儿子吃药、注意休息。“我真的对不起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庭……”提到儿子,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彭淑梅突然抹起了眼泪,令记者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忙活了一上午,在病人不时的打断中,彭淑梅开始断断续续地吃饭。然而出门诊只是彭淑梅每天工作很小的一部分,下午等待她的将是上课、带学生、与患者家属谈话。

2月8日是大年初一,彭淑梅一大早就回到医院查房,除了询问每位住院小患者病情外,她还带领科里的同事,为小患者们送上气球、棒棒糖等新年的礼物。

还儿科医生尊严 给儿科医生以荣誉

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目前我国的儿科医师不到10万人,缺口至少超20万。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儿科医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将进一步凸显。

儿科医生不足,从何抓起?不同论者,都从自己触摸到的部位给“大象”下定义,“医学院校恢复儿科专业”“儿科医生降分录取”“对儿科医生进行补贴”“分级诊疗”“ 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医生来凑”等等,不一而足。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都不尽然。

众论之中,广州市人大代表、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的说法很有道理,“最核心的是让儿科医生有尊严”。一个儿科医生尊严从何而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有尊严?最直接、最现实的当然是物质待遇,如果儿科医生的合法收入没有提高到与其付出相当的程度,谈尊严就有点奢侈。提高儿科医生收入,要从哪里入手?这个需要政府、医院、社会付出努力。再就是精神需求,其社会地位得到各方认可与尊重。这一点,既要各种机制保障,如儿科医生培养、成长机制等,也需要患儿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还儿科医生尊严,给儿科医生以荣誉,需要多向度治理,共同维护。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