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道出了医疗的本义,也就是说,医疗并非赤裸裸的金钱与医疗技术的交易,而是要有爱和尊严。让医生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都能感到爱和尊严,这似乎是目前我国医疗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在去年国际临床科室管理年会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发表了《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的主题演讲,指出了医改设计者和医疗工作者需要反思的地方。以下为该演讲的摘录:
医院已经忘了什么叫医院
很多医院在年终总结大会上都会说,过去的一年,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医院的住院患者增加了20%,门诊患者增加了30%,医院收入增加了10%。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也许很多人对此都不以为然。但这不应该是院长说的话,这应该是企业家说的话。院长该怎么说?应该说的是“我们治愈了多少人,我们帮助了多少人”。
我们已经忘了什么叫医院,这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也有医生说,自己当医生就是为了赚钱。这本身没错,但只想赚钱,千万别当医生。这个社会上比当医生赚钱的工作还有很多,卖房子、开矿、做金融、做IT……但是,只有两个行业又有钱又有尊严,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在日本,只有这两个职业的从业者能被成为“先生”。
什么叫尊严?一个患者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告诉你,把衣服脱光了让你检查,把所有痛苦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这种人是仅次于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如果医生不好好看病,而是只看患者的口袋,患者会恨死你。
基督教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神圣观念,再者是博爱精神。神圣观念告诉我们,医生是一群优秀的人。中华中国医师协会的张雁灵会长曾讲过一个故事:他九十年代去日本,日本当时有人专门来拜访这帮医生,这让中国去的医生们很奇怪,“我们不是政治代表团,不是经济代表团,也不是外交代表团,只是医生代表。”最后那位拜访者说了一句:“我一辈子想当医生,可是考不上,我尊敬医生!”
医生应该有神圣观念,医生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不管在哪个层面,即使村医也是当地最优秀的人。台湾有个医生很优秀,叫柯文哲,现在成了台北市市长。医生在当地不仅是医生,他是领袖。因此,一个好医生不仅是技术得到认可,他的人品也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大家也很清楚,这些年我们社会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生投毒杀死自己的同宿舍同学。我们这些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我们又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美德,爱国家、爱家庭、爱故乡、讲孝尽、讲勤俭、讲以德服人,讲天下为公,讲克己复礼,讲温良恭俭让、讲礼义仁智信……好像现在这些都没有怎么讲。
当我们的台湾同胞们从小都读《论语》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起了什么作用?有北大教授说,我们这几年培养了很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是聪明,“利己”就是所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有一次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问我:“医疗行业怎么样?”我则回应:“先别说医疗行业怎么样,当中央电视台在播‘冬虫夏草含着吃’、‘生命一号’等虚假广告的时候,就说明整条河流都已经被污染,没有哪个鱼能摆脱被污染。治理污染的办法就是治理上游。党中央习总书记现在正在治理上游,河流也许很快就能干净。”
有位医生说,他在消化科上班的第一天,他们科室要完成一个指标,但他当天一个病人都没有,眼看这个指标不能完成了,快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个患心血管病的农民,因为挂错号找到了他。他当时就违背良心给这位农民看病开药,病人抓药再回来问他时,他觉得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他就告诉这位农民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的号,那个农民突然哭道:“我的钱都用光了”。这位医生后来说道,他当时有一种坐台的感觉,从此告别了医院,不再做医生。
所以,院长、干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医生去做牺牲善良才能获得正当权益的事情。他本来该有一万块钱的工资,却只发给他两千,另外八千块钱让他自己去赚,这是邪恶的。
什么叫医疗?医疗起源于一个同情心,人贵在有同情心。最初人们因为看到受苦受难,有人难受就去帮他,这才叫做医疗。什么叫医院?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派的社会有很多流浪的、无人管的乞丐穷人。因此,他们设了一个场所让他们缓解苦难,最后慢慢形成了医院。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
我们几乎把医院当成一个企业,我们的领导们在一块开会最喜欢说的是“我们医院5个亿,我们医院8个亿,我们医院9个亿,我们医院12个亿,我们医院20个亿”。医学缺少人文价值,就变味了。协和的妇产科主任郎景和院士告诉他们科室的医务人员,每周必须读一本专业以外的书,这就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我们的医生应该学会和人打交道,而不能只会和疾病打交道。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总是安慰,但我们有安慰的能力吗?这恰恰是医学人文要弥补的。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的区别在哪里?中国医生现在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我们做了那么多手术。但是与中美医生比较下来,我们的差别在于爱。美国医生让病人感到有爱,中国医生感觉不到。
不够相信科技,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全世界大多数民族都认为人死了可以升天轮回,有下辈子。但我们这个民族想追求长生不死,所以我们发明了很多长生不老的办法。我们绝对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中国人什么都能忍受,家庭矛盾、工作矛盾、社会矛盾……但是在死亡面前却忍受不了。我们没有准备,面对死亡的第一个心理反映就是愤怒和震惊。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太需要医学人文精神了。
要当一个好医生,我们不是要让大家如何去学雷锋、学白求恩,我们只需要想象一下,到自己老了,会落到什么样的医生手里。你先做好医生,你的学生才能是好医生,等你老的时候,这个老医生就会照顾你。你现在不好好做医生,等你老了,你的学生就会按你的方法收拾你。我们不能让学生学雷锋而自己在学和绅。
为孩子做个好人。很多事情,中国人只有为了孩子才会做,才会改变。我经常讲戒烟的问题,我们学老外在烟盒上印上骷髅和黑肺,但很多人根本不会戒烟。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戒烟?只需在香烟包装上写下“抽烟会让你的孙子变为畸形”,吸烟的人一定会去戒烟。
人这一辈子干嘛来了?如果有机会去新疆的沙漠里面看看,如果有一摊水,就一定有草,有草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人,人背后就没有东西吃我们了。草的价值就是让牛羊活的好,牛羊的价值就是让人活的好,人的价值就是让其他生物活的好。这个社会有了你多一份美好,千万不要让这个社会因为有了我而多了一份痛苦或者不好。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