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则西之死”看虚假网络医疗广告的监管
2016-05-03
527

一名21岁的在校大学生魏则西的不幸去世,就像又一根雷管,再次引燃了国内公众对虚假医疗网络广告问题积压多年的愤恨火药桶,百度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作为网民们获取信息最大的入口之一,百度和谷歌的收入主要都来源于广告。那么美国又是如何监管和打击虚假网络医疗广告的呢?

7.8亿和3亿,这两个数字分别是谷歌和百度公布的过去一年被他们“拒之门外”的广告数量。根据谷歌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去除了7.8亿条违反其政策的广告,比2014年的5.24亿条增长了近50%。百度则称,2015年百度屏蔽的有害信息链接达38亿条,站点超1亿个,还有3亿广告由于资质未达到百度推广的认证标准被拒之门外。

但问题出现了,同样在谷歌美国搜索魏则西病症的滑膜肉瘤,会发现谷歌同样也有医疗广告,但却有着更为明显的标识。更为重要的是,与百度标志性的竞价排名相比,谷歌的付费广告并不影响排名。排在前列的始终都是相关百科与官方机构。

如果将百度和谷歌的对比归结于企业的道德,无疑是最简单却又偷懒的解读。但谷歌为什么能够不作恶,谷歌真的从不作恶吗?如果回顾谷歌在虚假医疗广告问题上的过往,或许会惊奇地发现,谷歌也在这个问题上摔过跟头,并且遭受过严厉的惩罚。由于涉嫌利用搜索引擎上的非法医药广告获利,谷歌受到美国联邦司法部的调查。2011年,因谷歌为加拿大网络药店发布了以美国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的广告,导致非处方药的非法进口,以谷歌支付5亿美元的和解费了结。

在处罚企业违规行为方面,美国政府一向以“心狠手辣”著称。同时,美国不断完善医疗广告监管机制。

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加大非法网络医疗广告的调查力度,而谷歌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相关广告控制机制。2009年美国FDA下属的药品营销、广告与传播处(DDMAC)致函14家制药公司,认为这些公司投放的药品搜索广告具有误导性,只阐述了相关功效却没有充分披露副作用等风险。

当年年底,美国FDA协同其他政府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联合调查,认定136家网站涉及向美国消费者非法出售未经批准或者错误标示的药物。根据调查结果,FDA随后向这些网站运营者发送警告信,并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及域名注册商终止相关服务。

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谷歌开始采取诸多措施,阻止网络药店向美国消费者非法销售处方药。2010年开始,所有在谷歌投放药品搜索广告的网络药店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互联网药店执业认证(VIPPS),处方药的网络广告商必须获得美国药房理事会(NABP)的网络广告认证。随后,微软必应和雅虎也在当年6月实施了类似政策。

根据美国药房理事会在2014年实施的规定,只有同时符合所在地以及销售地相关法规的药品网站才可以注册域名和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在其他国家获得许可的网络药店无法向美国消费者出售处方药。

公开资料显示,在对医疗广告的审核上,谷歌只认NABP(美国药房理事会)和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问题,是NABP和FDA的责任。但在中国,由于某些相关方面信息的缺失,目前来看并不适用。

此外,谷歌有主动的自动广告过滤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可以有效杜绝在谷歌看到虚假医疗广告的可能性。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