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魏则西的死引发了媒体的普遍关注。透过他的不幸,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涉及医疗宣传,有的剑指民营医疗,有的对科室合作做出批评,还有的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质疑。这个看似普通的青年的死亡,不仅戳中了中国人最柔弱最敏感的话题——医疗,还像是一面多棱镜,将当前的医疗环境做了全方位的光谱分析。
滑膜肉瘤是怎样一种病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滑膜肉瘤占软组织肿瘤的9%。滑膜肉瘤主要的常规治疗方式有手术和化疗。预期生存时间主要和患者的基因分型、年龄、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等因素有关。如果是早期病变,生存期可以大于10年,而一旦转移,根据欧洲EORTC的数据生存期仅在15个月左右。
然而,关于魏则西具体的病情公开的内容很少,不足以判断并给出适合的治疗选择,更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冒然预测其生存时间。
DC-CIK是怎样一种治疗?
DC-CIK是一种免疫治疗。通过体外大量扩增免疫细胞,回输患者体内对抗肿瘤。其中CIK细胞是警察,DC细胞是猎犬,帮助警察找到坏人。这一技术10余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在医学专业文献检索网站上能查到的文章只有100余篇,而单在pubmed上可供检索的文献应在2600万篇以上,可见其效果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PD1及CART等新技术的出现,免疫治疗肿瘤重新火爆起来,“新瓶装旧酒”的一些老技术也迎来了“第二春”。然而由于缺乏大宗的随机对照研究,此类技术对于滑膜肉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尚无法评价。
使用DC-CIK治疗是否合规?
从网上最早曝出的资料来看,患者在到武警二院的肿瘤中心行细胞免疫治疗之前,已在各大医院寻求了迄今为止治疗肿瘤的三大常规疗法:手术、化疗与放疗,各大医院几乎一致的结论是:现有常规疗法对患者已无治疗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采用非常规医学手段治疗是否合规?
根据2009年3月2日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同年5月1日实行),将医疗技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均确切,由各医疗机构自行使用,无需报卫生监管部门备案或许可;第二类技术术有效性、安全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由省级卫生部门审核;第三类技术存在重大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等,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年5月22日,卫生部发布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技术目录》,其中第四种技术涉及了细胞免疫技术,为“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但检索卫生部或卫计委关于第三类技术的审核目录,自2009年5月1日至今,目前尚无一家医疗机构被许可临床应用“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涉及T细胞、NK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均处在临床应用前阶段,或者临床研究阶段,更不用说魏则西涉及的DC细胞(树突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了。
当然,到了2015年6月29日,针对第三类医疗技术,国家卫计委又颁布了新的规定,即《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下文称《通知》)。根据这个规定,国家对第三类技术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或事后监管办法,即将第三类技术划分为三类:禁止类、限制类、普通类。根据该《通知》,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则属于禁止类、限制之外类的第三类临床技术,各医疗机构在决定临床应用时,确实无需报卫计委许可或备案。
但是,任何医疗技术在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临床研究,也就是在通过动物实验确证有效后,还需要在志愿人群中进行临床研究,只有临床研究通过审核后,方可临床应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应当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并进行论证和伦理审查,也就是说第三类技术的临床研究,必须报卫计委审核同意,并由卫计委组织,各医疗机构自行组织的临床研究不产生临床应用的法律效力。
因此。魏则西在武警二院实施的细胞免疫疗法其实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疗法,在法律性质上应当定性为临床研究,属于涉及人的医学生物研究。涉及人的医学生物研究,应当遵循何等伦理规范呢?四个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行善原则、对人有益原则、不伤害原则。
可见,“滑膜肉瘤”一案中,根据现已披露和检索到的事实,对患者实施细胞免疫治疗的单位和个人首先,是否涉嫌违反了伦理规范,即,知情同意原则,行善原则和有益原则和不伤害原则。其次,未经临床研究审核而直接进行收费的临床应用,是否涉嫌违法;第三,如果有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夸大疗效的行为,则属于虚构事实,涉嫌欺诈。
需要说明的是,医学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未知的科学,特别是在常规治疗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疗效的情况下,在掌握了客观的临床证据之后,医生有权利在衡量患者获益与风险之间帮助患者做出符合患者意愿的非常规治疗选择,这不仅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医生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当然,这些医疗决策必需真实、清楚地告知患者并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
青年之死让医疗行业诸多弊端浮现
魏则西事件可能是一个必然,然而在有多少个必然之后才偶然让长久存在于医疗行业的种种弊端被放到了聚光灯下。有业内分析师旋即指出,可以预见,一轮执法风暴即将刮起:调查医疗竞价排名,清理医院科室违规承包,对民营尤其莆田系医院集中排查,更甚者,还可能收紧民营医疗机构执照审批。
这种旋风执法在医疗行业似曾相识,如医管部门与号贩子持续了近20年的博弈,无数次的交手,却屡屡败下阵来,彻夜排队的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常常挂不上号,原本就不便宜的专家号变身天价。再比如,医院内部长期存在的“以药补医”灰色利益链,也是屡禁不止。
然而,“头痛医头”的治理方式永远治标不治本,是时候反思如何才能把对的事情做对。
青年之死拷问医改方向?
魏则西的死揭开的不仅是医疗体系长久以来的“潜规则”,更是对医改方向的拷问。
有媒体分析认为,魏则西不之死不是个案,是制度和监管问题的折射。不从源头化解,扭曲的现状不会消失。把竞价排名砍了,把百度关了,把医院关了,就一定没有更多新的“怪胎”出来吗?为了确保不出问题,完全抛弃医疗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收紧对民营医院的种种限制就能顺利实现医改目标吗?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合理的途径应该是开放更多,监管要更严!医院可以有市场化的逐利行为,底线则是患者可以获益,其中严格的监管与合规正是步入这一格局不可或缺的基石。魏则西事件发生在国家严格监管的公立医院而不是人们经常诟病的“民营”医院,而且渉事的竟是鼎鼎大名的“百度竞价排名”不能说是我们医疗制度和医疗监管的极大失误。
有人担心中国医院的私有化将是一场悲剧。因为,如果说其他领域的私有化改革还只是要老百姓的钱,那么医疗体制的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假如没有严格的监管与合规保障,则将是既要老百姓的钱,又要老百姓的命!并且这些钱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装进了医院和医生的腰包,而是完全装进了与医学没有任何关系的一帮骗子的腰包,无论是莆田骗子还是网络骗子,都与医学和医生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更和医生凭借医术合法合规地赚取阳光收入相去甚远。因此,我们既不能把监管不利的板子打到绝大部分合规合法的医生身上,更不能停下本已十分缓慢的、提高医生阳光薪酬的医改脚步。
中国的医疗问题其实无比复杂敏感:既有某些环节过度市场化,如药品器械使用;又有一些环节不够市场化,如民营医疗准入和医生多点执业;既有医疗资源的过剩,又大量存在医疗资源不足;既有灰色收入不均,又有阳光收入不高;既有医患合作,又有医患冲突,还有大量的地区间经济和医疗水平差异,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差异。任何想在某一个点下猛药带来全局突破都只会添乱。
慎重思考医改,避免则西前赴后继
医疗改革“市场派”与“计划派”之争是长久以来暗流涌动的话题,魏则西的死也只是无意之中点燃了导火索。究竟是相信国家垄断走计划路线还是尝试自主经营走市场化道路,魏则西事件让这种争论再一次地摆到台面上来,这是一次无声的呐喊,不仅是在拷问究竟谁应该为魏则西的死负责?更而是在拷问我们的监管是否在作为?拷问我们的医改究竟改变了什么?医生的心声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好好看病,老百姓的诉求也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安心就医!管理者们在处理魏则西事件,给社会一个“交代”的同时,是否更应该想一想医改的正确方向,如何避免在魏则西之后还有王则西、李则西前赴后继?
无论如何,这场源于媒体拉开的集体大思考,可能将对我国的医疗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docvoice@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