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一个名叫魏则西的年轻人的死亡故事,给大家提出如下问题:在何种医疗制度下,国内医疗机构能向病人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应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推动?
观点一:中国医改不能走“完全市场化”之路
持中国医改不能走“市场化”之路观点的人认为,医疗是事关每个人性命大事的特殊领域,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商业服务,它是一种准公共服务,这应该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资本以营利增值为目的,公立医院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二者的价值不相容并必然发生冲突。可想而知,引入市场机制、资本经营、视医院为企业,必然会损害医学的核心价值,使医患关系变异发生冲突,从而改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损害患者利益。用市场机制体制核心链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手法,改变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职责,与医改目的方向背道而驰!
医学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就曾表示,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能使患者和医者都受益的市场。医学的利他主义目的(有益于患者)与医者之关注自我利益(逐利、赚钱)始终不能通过市场结合起来。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Kenneth Arrow认为,医疗需求和治疗有不确定性,患者从医疗中得到的实际受益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追求效率难以实现。
观点二:出问题就质疑医疗市场化 不可取
人民日报撰文表示,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社会办医都是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回到“前改革状态”,也不能因之而质疑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只是因噎废食,不可取。
确实,在过去政府一手包办的医疗体制下,病入膏肓的魏则西渐渐入彀,最终人财两空的悲剧没有存在的土壤,然而,它自身的弊病使得自己也难以持续。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自1998年启动,虽然市场化是基本方向,但对其猛烈攻诘的声浪一直没有停歇。时至今日,人们看到的是,公立医院的逐利性日益强烈,民营资本艰难渗入却剑走偏锋。看病难、看病贵、医骗盛行……医疗乱象种种,有人把问题推给市场化改革,可是细察之,现在又算得上哪门子的市场化?
先看垄断了90%的医疗服务市场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医改重中之重,时至今日其规模越做越大,但依然是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既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没有公开透明的外部监管。在行政垄断的荫护下,其吞噬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并靠僵化的用人编制束缚着优秀医生,进而虹吸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增加收入,过度用药、过度检查成为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创收模式。
在公立医院拥有绝对的优质资源和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患者不可能有其他选择余地。
说到底,中国医疗乱象,正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畸变之物。当务之急,还是要推行真正的市场化。这当然离不开政府严格的、法治化的监管。如果中国医疗改革的进程进一步延滞,对社会办医资本不信任,继续打压其生存空间,民众无可奈何的选择只能巩固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如是,则悲剧不会终结。
医改这么多年了,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国家行政计划的道路,还在争论不休,不能达成共识,这无疑会耽误医改的进程。无论走那条道路,应该是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公立医院管理运营机制体制。医患双赢的改革,才是医疗体系改革的最终目标。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