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前给家人留字条 温暖了医生的心
2016-05-20
516

“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医生及医院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的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们可总结经验以用于今后的工作。——患者,2016.5.10,立字上海一医手术室”。这张字条刷爆了朋友圈,也温暖了无数颗心。一位网友说:“心酸又感动,这才是理想的医患关系,医生善待病人,病人相信医者。”

书写上述字条的患者张先生是山东青岛人。2004年,张先生因诊断出“胃癌”曾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过一次胃癌手术。一年多以前,他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过喉癌手术。两次手术都很顺利,对于一次次将他从生死边缘拉回的医务人员,张先生充满了感激与信任。

因喉癌手术后张先生不能开口说话,这一年多来都通过手机短信、微信、书信形式与家人沟通。5月6日周五,张先生因喉癌术后随访,来到位于海宁路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复查结果显示喉癌没有复发,不过却被医生诊断患有“双侧腹股沟疝”。

考虑到生活质量,张先生希望做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董频教授便将其推荐至医院腹壁疝门诊。接待张先生的是医院日间医疗部主任李培明教授,患者和医生沟通过程只能通过纸和笔。

李培明教授介绍,因患者一方面不能开口说话、交流困难,一方面患者来自外地,在没有医保的前提下只能付现金,因此患者家属存在诸多疑惑,他耐心详细地解答了其中的困惑与注意事项,并及时安排了手术。“他来就诊当天是周五,检查报告要下周一才能拿到,所以我帮他安排在5月10日当天手术。”

李培明说,手术当天中午12时左右,他结束了上一台手术后,去手术室等待区看望张先生。“当时为了让他放松心情,我给他鼓劲,没想到他给了我这张字条。”李培明回忆,事后,李培明从护士处得知,这是患者在等待手术时,向护士要来纸笔,一笔一划写下的。

手术经历了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经过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患者于5月12日出院。出院前,张先生再次医院医护人员表示了感谢。

这张简单的小字条让所有医务人员感动。李培明表示,他拿到这张字条,随后递给了护士、麻醉科医生等,大家纷纷为之感动,“说实话,我在医生岗位上工作了28年,像这样的纸条,还是第一次收到,真的是正能量,我们很感动。”

据张先生的女儿张小姐透露:“张先生退休前曾在工厂任职,随后下海经商,退休后一直关注社会热点,每天都有习惯要看新闻、看报纸,就在他看病住院的一周时间里,全国就发生了3起医患矛盾,还有医生在事件中死亡,他住院期间也一直很关注这类事件,常常站在医生角度思考问题。”

张小姐问起为什么会写这张字条,无法开口的张先生在纸上写道:凡事多为别人想,医生和病人本就应该能成为朋友的,医生总归是为病人着想的,想病人好,万一万一有什么意外,也不要冲动,医患双方冷静一下就能解决了……

该院日间医疗部王海权也被这张字条感动了,他说:“有相当多的患者从心底尊重和信赖医生,需要医生帮助他们战胜病魔与伤痛,这就是我们坚持做医生的原动力。我们没有理由辜负患者的信赖,有的只是更多的责任,和对这份工作更多的职业尊严和职业荣誉感……医患间应彼此多一份信任,回归本源,协同合作,战胜病魔。”

医生依然选择坚守,是因为患者这份珍贵的信任!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