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科研经费用不完不再上交
2016-06-01
321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问题,将采取三项措施,未来如果科研经费用不完,根据相关规定可以不再上交,由原单位自主处理用于科研。“松绑”滋生腐败,“收紧”引发争议——当前,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到底应该收紧还是松绑?

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问题,将采取三项措施:

在体制机制方面,经费和项目如何匹配,项目和人员如何匹配?这方面原来是多渠道管理,现在通过改革形成了一个30个左右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着力于如何把项目立准,怎么把人选准,实现项目、人、钱的精准匹配,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管理,使相关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事件尽可能少。

针对有钱花不出的问题,王志刚表示,去年发布的国务院11号文件就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作出了新的规定。以往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拿发票报销一直是一个体制机制上的症结,这次根据相关规定,给课题组及其所在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院所相当大的自主权。

而关于一些科研单位或部门存在乱花钱的问题,相关规定则尽可能考虑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活动特点,让科研人员和承担科研项目任务的单位有更大的自主权。比如关于报销发票,以往到年底总是面临着不报销不行的尴尬,因为一旦课题结束,剩下的钱会被转走。如今,只要用得合理、规范,即使课题验收了,剩余的科研经费也可以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自主支配,继续用于科研活动,避免拿发票和实物套现的情况。

“完善人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创造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这是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内容。

《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广大人才最期盼的事项改起,从制约人才发挥作用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各地各部门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旨在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科技部此番新政无疑是对《意见》的落实。

“花不动”的科研经费背后,是繁复的预算、不近情理的支出与报销限制等滞后的科研管理模式。科学家深感时间不够、财务水平不足,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有效时间都大打折扣。加之,有些“民意”用个别学者的不良行为对广大学者的应得利益进行道德绑架,否定学者的正当利益。的确有个别学者违规甚至违法使用科研经费,但这不能否定学者的正当利益。

如今,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科研人员终于不用再精心算计如何花钱了。只要用得合理、规范,即使课题验收了,剩余的科研经费也可以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自主支配,继续用于科研活动,避免拿发票和实物套现的情况。

王志刚指出,今后相关规定将尽可能考虑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活动特点,让科研人员和承担科研项目任务的单位有更大的自主权。而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就是让科研人员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专业上,更安心地从事科研。

管理要刚柔并济,确保经费花得出,更用得好。不可否认,管理漏洞成了腐败的温床,导致科研经费大量流失,因此加强刚性约束非常必要。但科研活动不是车间生产,灵活性较强,需要柔性化的管理。不同学科对人员、仪器设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切不可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