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医生难做,在中国做医生就更难做。人命关天,工作压力不小,收入不是最高,骂名却是最多——这是中国医生现状的真实写照。本应受人尊重的中国医务人员,为何总被敌意围绕?又是什么催生了全民的仇医情绪?
仇医情绪在全社会蔓延
刚过去的5月,伤医辱医事件频发,可以看出患者心底潜藏的仇医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说在社会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或蔓延,进而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怀有极大的不信任,一旦被惹恼了,就失去理智,根本不顾忌行为后果。这种突然爆发的力量,破坏力是非常强的,不仅会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造成危害,扰乱了正常的医院诊疗秩序,更会对社会的道德底线造成冲击。
不断攀升的医患冲突,让医生护士戴上了钢盔,警察进驻了医院。某相关部门曾经提出“每20张病床配备1名保安”的提议,更是让人有些哑然和无奈。钢盔、警察、保安,这些明显带有对抗意味的名词,就这样与担负“救死扶伤”使命的医院联系在了一起。
社会弥漫仇医情绪,引发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害性事件,既是医务人员的不幸,也是患者的悲哀,值得社会反思。对此,每一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漠然处之,否则,类似的悲剧还会上演。
医护是改革不到位的“替罪羊”
在目前现实中,虽然有些医务人员的医德乏善可陈,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但是剔除医务人员的个人医德问题,事实上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责任,主要在医疗体制,而不在医务人员。
由于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不彻底,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医患关系越来越趋于功利化——高额医疗费、过度治疗、虚假治疗、特权治疗以及最近被曝光的莆田系医院等等,都是一大批医院和医生沦为利润至上的营销单位和生意人的证明。因此,在大众眼里医院不再是救死扶伤,而致力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医生也不再是白衣天使,而是一个想着怎么榨取病人腰包的奸商。医生是富裕群体,也既得利益者,而患者是穷人,是被医生盘剥和宰割的对象;总之,医生是强势群体,而患者是弱势群体。尽管发财致富的医生只是少数,但患者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由于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医生都是富裕阶层,是既得利益者。
既然医患关系趋于功利化,必定导致在医生和患者在利益上容易发生对立和冲突,由此派生出仇医情绪。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试图在病人身上榨取利润,但是,当患者把医生当成一个生意人来看时,他们的内心更多的是抵触、不信任,甚至警惕和防范。
“委屈奖”可让医护挨骂不委屈?
患者向医护人员发火、谩骂怎么办?对此,甘肃榆中县中医院的做法是“骂不还口”,但事后经过调查,如果争执确实属于患者的责任,医院将向挨骂医护人员发放“委屈奖”,并按照受委屈程度计入职工的绩效考核中。虽然这一举措并不是首创,但也是一石又激千层浪,有支持者,有反对者。
支持者
@HuangHuaiYuan: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也算个办法。
@红鱼:避免矛盾的激化及没必要的冲突,我觉得是可以的。
@傻子国际范:对于患者,我们医护人员是不能和他们争吵的,但是心里又委屈,所以给予适当的补偿还是比较好的。
反对者
@烟之絮语:凡事在于沟通,医患关系首先以诚相待,心与心的沟通。
@老鹰男2号:医院不能因为单位名誉和效益而无视医护人员的人格。
@大爱小桥流水人家jn:短期内或许有效果,但是医生如果长时间受委屈,不怕哪天爆发么?如果真是患者的错,就不应该让医生来承担。
让医生少挨骂 改善制度是有效措施
回顾众多医患纠纷,可以发现:许多是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医疗体制,起因可能跟医疗效果的判断有关,但是着火点却与诊疗流程混乱,沟通失败,服务质量不佳等有很大的联系,而纯粹因为医疗技术因素或者对医疗效果存在异议而导致的恶性冲突并不多见。
例如,如果患者去看病的医院服务流程简洁,诊疗有序,可能会心情舒畅一些,而就医流程不合理,秩序混乱,窗口服务品质差,患者不被重视,甚至经常被呵斥。在这种环境中奔波,患者或家属的挫折感会不断地积累,最终可能为一件小事而爆发。所以说,在医疗技术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医院的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和流程规范程度,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决定医患冲突发生率高低、以及医生是否会挨骂的重要因素。
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生就自然会少挨骂,但很多人却想当然地认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仅仅是医生的事。实际上,医生的努力确实有效,但也很有限,真正能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从而降低医生挨骂的措施,是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让就医流程合理化,诊疗秩序规范化。
为让医生少挨骂,制度改善是有效的措施,医院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改善,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关注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执业安全。
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潮中,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绝不仅仅是一种应对眼前问题的战术,而是事关医院今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医院不该是种下仇恨的地方
医院,本就不该是个种下仇恨的地方,甚至还应该带着些许温情。因为即便有生命在这里离去,也有很多生命在此降生,有更多人在这里找回健康。或许,一名网友的话最应代表大多数民众的心声:“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我们不是在偏袒医生,而是应该想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