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能否“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2016-07-12
393

医患关系陷入危机,医疗差错、意外、语言冲突都可能导致医患间信任解体,演变成暴力事件。我们不禁要问,医患关系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吗?

事实上,医患关系还真没有那么糟糕。那些医闹,只是极少数的,他们代表不了广大真正的患者;那些无良医生,只是极少数,他们同样也代表不了绝大多数真正的医生。每个行业中对立的双方都会有几个糟糕之人,但不能否认的是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对立者都是可取之人。比如餐营业,总会有几个黑心的商家和几个不讲理的食客。

医闹也没那么多。全国各地每天就诊的人数不计其数,发生几起医闹不足为奇,就像全国各地每天总会发生几起车祸一般,不能将其上升为严重的高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医患之间的确出现了一些裂痕,暴力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医生和患者之间“互不信任、互不理解”。原因之一就是当下医患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前一轮医改中,政府已经把医院推向市场,过度市场化,势必偏离了医院的公益本性;在一些医生眼中,病人异化为一张张“缴费单”。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高昂的医疗费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出现裂痕。与此同时,部分医生的素质不高、医德缺失,态度恶劣,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加之部分媒体不专业的医疗报道导致医患关系持续恶化。

对此,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白衣山猫在微博发文谈及自己的看法。

@白衣山猫认为,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弘扬正能量,重建医患互信。而要重建医患互信,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应实事求是、专业、客观;其次,作为医生,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医生要善待贫困人群,避免自己成为各种情绪宣泄的牺牲品。工作中宽恕为重,忍字当头。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过激言行,努力和病人沟通。最后,他希望患者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白衣山猫在文章中表示,医学远没有发展到能解决所有病痛的程度,医学也是经验科学,误诊在所难免。美国顶级医院的误诊率在30%左右,国内一般医院误诊率肯定不止这个比例。一个外行媒体记者激情地评判内行,出现误诊就动不动天文数字索赔,动不动对医生喊打喊杀的事,只会发生在一个毫无逻辑的国家。《误诊学》在国外是一门成熟学科,医生可以没有顾虑地谈论误诊,发表误诊的文章,给同行提供经验教训,避免更多的误诊。但是在中国,误诊会和医生缺德、庸医、赔钱等联系在一起,谈误诊成为一个雷区。

小编以为,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加强患者教育及医疗科普,变治疗疾病为预防疾病;其次,进行医疗改革,让医生凭技术和服务吃饭;最后,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病人应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他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