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市,改革已经融入到这座城市的血液里。医疗体系的改革,深圳也是一马当先,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新建市属医院编制和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打破医生“铁饭碗”,成为近日医疗领域的热点新闻。
所谓“编制”,是指一个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原则上,所有的公司、企业、单位都有自己的“编制”。只不过相对来说,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编制更为固定,进出相当严格,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国家财政拨款的依据。正因此,在很多人眼里,“编制”成了一种身份象征,拿到了“编制”约等于吃上了“财政饭”,捧上了“铁饭碗”,进入了“保险箱”。
稳定与活力向来是一个动态关系,发展就是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刚从动荡中缓过神来,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人才和物资都非常匮乏,当务之急是搭建一个发展的框架,打好发展的地基,培育好发展的氛围。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站在高位统筹全局做好规划,给予市场一个稳定预期,给予人才以归属感。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亟待财政扶持,吸引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于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行之有效。在短短几十年里,我们集聚了一批人才,做好了市场引导,干成了许多大事。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国家的底子厚实多了。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公益事业也具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里头冗余人员扎堆,创新创造活力明显不足。
比如,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等,被视为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而编制内外同岗不同酬、同工不同命的现象,也引起了一些不满,成为了社会矛盾的一个纠结点。一段时间以来,僵化的编制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体制的弊病,“体制内”由此被不少人妖魔化。如果说,当年我们采用“编制”,是以“稳定”求“活力”图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取消“编制”,则是以“活力”求“稳定”图发展。
早在2012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便研究通过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同年7月,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率先以医药分开改革“破题”,全市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此后,深圳多家公立医院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
2015年6月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深圳公立医院将去编制化、去行政化,未来深圳的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以促进不同级别医院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依法治理。
近年来,深圳市相继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据罗乐宣介绍,交付时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告别铁饭碗,深圳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药养医”的制度一旦被打破,如何保障高质有效的可持续投入从而维持医院运转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医院医护人员“能进能出”,充分彰显和尊重其专业水平的薪资福利制度也还有待审慎研究。但不管怎样说,其与全国医改“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方向是一致的,深圳以其开拓性的魄力充当了改革的探路者,我们期待深圳医改在维护医疗公益性以及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能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