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门诊输液 动了医生的“奶酪”?
2016-08-08
295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还有不少省份正在加入取消门诊输液的行列。过度输液源自于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输液依赖”,取消门诊输液多少会引起部分患者、医生和医院的不满,这项举措会得到普遍支持吗?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打个喷嚏先输一周液,吊个鼻涕先输一周液,破个小皮先输一周液,这种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主要归结于医疗体制管理力度过于松软。

但“输液依赖”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加之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得更快、更严重。更为重要的是,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让细菌病毒不断的“超级化”。

过度输液源自于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输液依赖”,一方面部分患者盲目追求“疗效好,治病快”,把输液治疗作为最优选择,而忽视了输液的风险。另一方面,很多医院医生的考核奖金都与开出的输液单有直接联系,开少了、完不成任务,自己的奖金会减少,以药补医的模式为过度输液或多或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如今,多省对门诊输液出台了文件性的限制性措施,无疑是将门诊医生手中的奖金变少,如同割去了门诊医生手上的肉,具有切肤之痛,可能会导致部分医生在门诊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在几年的学习中好不容易学到的医治绝技被突然限制,这是何等的令人汗颜。

滥用抗生素的普遍行为,使得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降低。事实上,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口服药物后3~7天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尽管在全国“打针输液比吃药来的快”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突然取消门诊输液,群众心里可能短时间无法接受,只有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才能在门诊确诊时做好主导,解除医生的“阵痛”。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树立科学有效输液新理念,才能在门诊与“吊抗生素”的分手源头做好保障。加强门诊输液行为监管,从严控制门诊输液尤其是门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指征,才能在分手过程中“把好关”。

此外,门诊输液没有原罪,原罪是抗生素滥用。如果说,只是取消了门诊输液,而住院输液的时候依然在滥用抗生素,则问题依然不能解决。而要让医生不敢乱开抗生素,源头还在于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