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看病难 难于上青天
2016-09-22
478

近年来,儿童医院每天打地铺、通宵排队、拼命奔跑的父母比比皆是,为了一个专家号,有的患者甚至不惜排上几个昼夜,看着门诊楼和急救中心大楼前躺满的家长和孩子,我们不禁感叹,在如今儿科“缺医少药”的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家长受累、孩子受罪”的这一困局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儿童人口数为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从2010年以来,我国0~14岁人口比例保持平稳,未来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儿童人口数将呈现增长趋势。

然而,我国综合医院儿童门急诊量却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据统计,2007年~2014年间,儿科门急诊人次年复合增速达到10.9%,2014年,儿科门急诊人次2.6亿,占综合医院总就诊人次的9.1%。

与此同时,儿科医生和儿童专属药品并未同步增长。这使得儿童“看病难”问题日益严峻。

专家曾指出,2008年,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生。

“20万”这一“口径”至今仍被广为引用,作为儿科告急的力证。事实上,由于儿科医生离职率高居不下,近几年这个缺口还在扩大。

“药”也不容乐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新近发布的《2016年我国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称,我国儿童专用药品批文仅3517条,只占药品总体批文数量的2%;我国大多数药品缺少儿童临床试验数据,儿童给药剂量多依据成人剂量,再通过体重换算、体表面积换算、年龄换算等方法来确定。

缺医少药还滋生了新的问题:用药安全。调查表明,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两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惊人的4倍。这些数字背后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孩子,也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小浠诺的故事即是典型。这个5岁聋儿正是用药不当的受害者。

尽管一些药品有小儿适应、谨遵医嘱的提示,但是儿童可用药少,孩子一旦生病,着急的家长可能会把儿童当成成人的缩小版使用成人药,从而伤害到儿童的健康,甚至造成儿童终身的悲剧。这就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在研发阶段、在审批环节、在流通渠道上严格要求,加强管理。

是什么造成了儿科缺医少药的窘境?背后首先是经济问题,其次是管理问题。专家告诉我们,医疗体制改革一度以商业化为导向,要求医院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那么,医院理性的选择就是各个科室比着赚钱。但是与成年病人比,小儿用药少、检查少、住院周期短,同样的病收入只有成年人几分之一。而与此同时,一位患儿至少要有3位大人陪同着,水电等资源的开支却是其它综合性医院的3-4倍。因此,儿科医生收入只有综合性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儿科赚钱最少,麻烦最多,风险最大。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医院就采取了“三部曲”:一,取消儿科病房,把它分给更赚钱的外科、妇科、内科用,医院经济效益更好;二,压缩儿科诊室,把诊室和门诊大夫转行到别的科室;三,取消儿科,连门诊带病房一并消失。

儿科医生的人才输送和自身健康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很多老的大夫改行了、退休了、退职了,而新生力量又上不来,各医学院校的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都不愿意当儿科大夫。这就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儿科医生缺口为20万,这是不是精确不清楚,但是儿科医生短缺确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儿科现在陷入了“短缺-工作强度大-招聘难离职多-更短缺”的恶性循环中。

儿童医院的医生大部分都是带病工作,在咬牙顶着。这些儿科医生可以保护儿童的健康,但是,儿科医生自己的健康谁来保护?我们不能等这批儿科大夫都累垮了,倒在第一线以后再想办法。”

小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窘境,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儿科给予全面长期政策倾斜,在收费机制上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儿科医生薪酬、津贴待遇,特别是提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医生的津贴待遇,动员和鼓励有志于儿科专业的其他专业医生改行儿科,这样才能实现儿科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只有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富裕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