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并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一系列措施。由于准入门槛降低,民营医院和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不少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很多民营医院靠优良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口碑;但是,各种问题也相伴而生,使得这一惠民政策让人扼腕叹息。
一些医院走上了“挣快钱”的“捷径”。夸大疗效,虚假宣传,花钱买版面、买时段、买竞价排名,吸引患者群体的注意;然后利用大数法则,骗着一个是一个。往轻了说,骗患者花尽冤枉钱乃至救命钱;往重了说,耽误人家的病情,甚至越治越糟。这种医院必须严查,这种黑路是不归路,断头路!
近日,记者走访了30余家民营医疗机构发现,社会办医正深陷“不被信任”的窘境,人才匮乏日趋严重,恶性竞争仍在进行,发展前景堪忧,亟须综合施策进行扶持和管理。
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有着投入高、收益慢的特点,我国社会办医起步晚、体量增长迅猛,但社会认可度却没有相应提高。在社会需求有限的前提下,为争夺门诊量,民营医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民营医院为免于淘汰而疯狂逐利,不惜采用虚假宣传、过度医疗、欺诈患者等手段,致使社会办医饱受舆论诟病。例如,今年3月,呼和浩特某民营医院一名医生对手术台上的患者进行暴力殴打。无独有偶,呼和浩特市另一民营医院的医生在手术台上逼患者加价7000元,不给钱就将已经割开的伤口缝上,患者被迫同意……
从外部来看,社会办医体量日渐庞大与社会需求不见增长的矛盾致有限的门诊量不断被细分,遂导致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普遍效益不佳。从内部来看,民营医疗机构又身陷多重困境,使其无法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如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人才严重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医院大而不专;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比例严重失衡;社会办医不被认可,门诊量受负面舆情影响明显;一些关于社会办医的鼓励政策没有落地等。
推进社会办医是缓解当前百姓看病难的有效措施。日益增多的民营医疗机构创造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和使用得当,相关部门应综合施策,统筹发展。
促进社会办医,最核心的是需要有“人”;而现在绝大多数的医生都被公立机构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牢牢“抓在”手里。当然,这不是说公立机构“故意”这么做,这其中有诸多体制性的障碍,阻碍了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的流动。
社会办医是医改的一个趋势,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形成竞争共赢的格局。分级诊疗势在必行,盼望有朝一日,老百姓能真正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福利,在医院中看到一张张笑脸。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