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论文疑云”持续发酵 调查何去何从?
2016-10-11
439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基因编辑论文在国际顶级刊物《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后,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学术成果。然而,之后的故事急转直下: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10月10日,13位中国科学家实名呼吁对韩春雨启动调查。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争议回顾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CRISPR-Cas9被认为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此后,多家知名微信公众号以“一鸣惊人”为题,先后报道韩春雨在极端艰苦与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世界级的科技成果。韩春雨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引发热议,并受到许多媒体热捧。

2016年5月27日,首个声称未能重复韩春雨实验的帖子在未名空间BBS出现,据称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后此类质疑在不同平台不断涌现。2016年7月2日,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发表《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对其进行公开质疑,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此后不久,该事件就陷入持久性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

2016年7月29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发表长文,表示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图4的结果;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则给会员群发邮件,告诫大家“NgAgo无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编辑……不要再浪费时间、金钱、人力和课题”。这一新的发展随后被国内多家知名微信公众号与媒体报道,NgAgo争议国际化、大众化、白热化。

2016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

2016年8月8日,韩春雨向非盈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Addgene提交新版的详细实验方法,并补充了4项应当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NgAgo/gDNA系统对细胞中胞内菌和支原体感染敏感,在实验前要仔细确认所使用的细胞株未被污染或污染已被彻底清除”等细节。

2016年8月8日,《自然》杂志网站发表一篇报道,详细记述了多国科学家对于韩春雨的NgAgo的争论。文章指出,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科研人员表示实验不可重复,另有一些科学家表示曾重复出韩春雨的部分实验,但还需进一步确认。河北科技大学也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2016年9月4日,知名微信公众号与诸多媒体纷纷指出“一个月”期限已到,之前所传“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的承诺并未兑现,争议再次成为焦点。

10月10日,科技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其中提到,“韩春雨(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就在当天,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3位课题组负责人实名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今年5月2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有关NgAgo的实验。这些科学家表示,这次声明是想提醒韩春雨和河北科大:作为同行,大家都在很认真地重复实验、验证技术,生怕因误解而给出的负面判断累及新技术发展。但同样作为科学共同体一员的韩春雨,也应尽快认真回应目前的科学质疑,完成作为论文通讯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13位课题组负责人实名发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韩春雨,他告诉记者,对于多名科学家实名发声无法重复实验,“我不做任何评价”。他还提到,“过上一两周左右,我们这边还会有回应。”

调查何去何从?

目前,陆续有人呼吁河北科大启动对韩春雨的学术调查,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答复。反而是韩春雨现在表示“学校方面很信任我、支持我”。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欧美国家,学术不端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监管机制,从单位、到基金资助组织、但科研监管组织,自下而上,非常严密,不管是位高权重的诺奖获得者、校长、科学巨星,还是不知名的小学者,博士后,都难逃监管的法网,也都有自证清白的渠道和机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最有参考价值的是Baltimore公案,涉及到生物界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Baltimore,他在MIT的合作者,一个助理教授,和她的博士后。这一争议历时十年,MIT、NIH和美国国会都卷了进去,最后证实了Baltimore和他的合作者的清白。相反的例子则是Bell实验室的Schön,曾经是物理界炙手可热的超级新星,可是面临学术不端的指控,Bell实验室毫不留情,揭开了其造假的本来面目。而最近Duke大学研究人员贪污与篡改数据案,也是在校方调查下浮出水面的。如果学校因爱惜羽毛而护短,则长久的负面影响是无穷的。即便是在东亚的日本和韩国,科研院所也都有自我纠错的机制,能让小保方晴子和黄禹锡的造假案水落石出。

其实,我们真心希望韩春雨能做出“诺奖级成果”,这对中国科研发展指导意义更大。但是,面对科学界种种质疑,韩春雨有责任积极、坦率解释,河北科大也应及时启动调查,这才是化解“疑云”的有效方式。

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让单位自我纠错非常不乐观,中间涉及的利益纠葛太大。而即便单位现在能够纠错,在大众面前,也被认为缺乏公信力。事实上,单位已经失去自我纠错的第一时间。因此,有必要呼吁Nature Biotechnolgy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国际的第三方调查,还原事情的真相。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