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大众眼中,医疗行业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三甲医院的盈利水平可以秒杀一大堆所谓的垄断国企。但是,院长们却认为,在全世界,医院都不是好生意。最近,湖南省最顶级的医疗机构——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更是“哭穷”说,由于药品零差率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湘雅医院今年年收入预计减损2个亿,决定削减明年的设备购置费用5000万元,医院的发展或受到影响。
湘雅医院因“缺钱”二次上“头条”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湘雅医院今年第一次因为“缺钱”上新闻了。湖南省商务厅今年专门发出2016年第254号函,建议医改办牵头协调,责成湘雅系医院尽快按时足额支付药品流通企业货款,原因是自六月份开始,已经连续三个月停付药品流通企业药品货款。有业内人士表示,“湘雅系”被讨债是医院“零加成”改革后现金流枯竭的表现。
湘雅并非个例 很多三甲面临相似的困境
湘雅的困境并非个例。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山东省境内最富盛名的齐鲁医院被爆出因药品零加成,部分科室的奖金缩水高达50%。
据悉,一些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内科科室失去了药品收入,与外科的待遇差距悬殊,造成医院奖金核算困难。
一些医院为了生存,除了跟“湘雅系”那样要求药企支付药房运转成本,还有的甚至向药企索要“质量保证”,要求药企使用医院投资经营的药品配送公司服务等手段。医院和药企之间的利益争夺,对药品供应有影响。
医院“缺钱” 医务人员待遇能否保证?
据孙虹院长披露,在实施药品差率后,虽然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仅能补偿到下降收入的,远未达到湖南相关文件规定的80%。尽管孙虹院长一再承诺,不降低医务人员待遇,但大家普遍对对湘雅人的未来不乐观。医院和医护人员唇齿相依,医院的收入难以保障,员工的工资如何能不受影响?
据了解,下一财政年减少5000万的设备购置费用,这对于一家承担了中南地区数省疑难危重疾病抢救和诊疗,肩负繁重科研、教学使命的顶级医疗机构来说,后果很严重。
公立医院亏损谁来埋单?
政府给公立医院输血是各国通行的治本之策,政府应加大投入。但持反对意见的人表示,财政输血不是免费午餐,更不能大吃大喝。否则老百姓就会抱怨,“吃了财政,再吃病人”,纳税人两头买单。
另有某知名院长表示:“有人把公立医院亏损,赖到政府投入不足上,这是推卸责任。”从根本上说,公立医院亏损的根源在于体制僵化、管理落后、监管不力。加大政府投入,如同“输血”,只是缓解症状。公立医院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从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入手,增强“造血”功能,这才是治本之策。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