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加成的后患 地方大医院停付药款3个月
2016-09-18
542

国家近年来实施了基药制度、药品零差率制度。虽然国家给予医院一定的补偿,但从近年实际情况来看,药品零差价让医院和医生遭受了严重损失。如今苦果已现:湖南省商务厅近日给湖南省医改办发函,称湖南几家大医院以“医院药品运营成本和药事管理费用无处体现”为由,从6月份开始,已经连续三个月停止支付药品货款,好不尴尬!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湖南,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药品零加成改革都如火如荼地推行开来。可以说,新一轮医改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全面推行药品零加成改革。

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成,降低检查检验等收费价格,提高劳务性服务价格是这一改革的基本套路。取消后补偿机制是怎么样的呢?

以湖南为例,公立医院取消之后的加成费用,通过提高手术费等其他医药服务价格来进行补足,大概达到药品加成的80%,剩余部分由政府补贴10%,另外10%由医院降低成本等措施来解决。

这样的措施并不是湖南的原创,而几乎是标配。医院的10%说好听了叫“由医院降低成本等措施来解决”,更直白一点说,实际上就是医院认亏10%。从全国来看,药品零加成改革普遍让医院“内部消化”5%到10%因改革带来的损失。

在全国来说,年收入在几十亿的大医院不在少数,也就意味着只要推了零加成,损失基本上都是千万级别。令人费解的是,目前全国推行的药品零加成改革,几乎没有能够真正通过提高劳务性服务价格来实现完全平移的。

让大医院白白损失数千万,能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一边是公共财政补助偏低,一边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幅度有限,当前试点医院普遍面临政策性亏损。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戏剧化的冲突”,也就见怪不怪了。

相比综合类医院,药占比较高的中医院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医院用药多,手术少,住院量少,很难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门诊量越多,亏损越大。

药房正在成为医院的“负资产”。一些试点医院负责人直言,以前是“以药养医”,现在变成了“以医养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药品零加成实施后,对科室收入影响比较大,但医院里下达给各个科室的收入指标并没有变。

较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与医院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不配套,医院只能通过多开检查单来弥补医疗服务收入的不足,这类情况确实存在。仅仅取消药品加成无法解决公立医院逐利的根本性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