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医生患者是天敌?其实我们是水和鱼
2016-12-01
320

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很多人一提起医生,都一味抱怨他们“拽”、态度差。责怪他们无动于生死,更有甚者指责他们看见的生离死别多了,变得漠视生命。其实这是荒谬的,绝大多数的医生在他们理性的背后,内心的一缕情怀都随病人而颤动。

赵珺医生是上海某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科室负责人,从他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对患者浓浓的一份关爱与共情。

赵医生坦言“我不和你谈什么医者仁心,救死扶伤,那不是作为一个医生原本就该有的嘛!我们医生也有自己的‘小情怀’,抛去功利心,只为心灵的满足……”

人体除了毛发、指甲、角膜等以外,血管遍布全身。因此,血管外科涵盖的范围很广。赵医生除了日常的门诊和手术,还常常遇到一些之前在血管外科就诊痊愈后,患上其他疾病也来挂他号的患者,每次他总是会哭笑不得将患者介绍到相应科室,慕名求诊的患者却说:“我一见到你病就好了。”足见他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尊敬。

一天晚上,赵医生在医院里值二线班,急诊一线的医生打来电话,说遇到一个自称肠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赵医生赶到现场,搓手、捂热,然后触摸患者的腹部,一会儿,这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就“噗嗤”笑出了声:“不疼了,真的不疼了。”赵医生也笑了:“这个疼是大便憋的,回去只用排便和休息就行了。”

后来,这位大叔成了赵医生的“死忠粉”,不论头痛发烧,还是其它不舒服,都来挂他的号,而且非要等他看完所有患者后再进诊室,赵医生只能一次次帮他转科室。但这位大叔却数次感慨道:“赵教授的手很温暖很灵验,只要摸上去,我的病就好了。以前遇到过‘金刚杵’一样冰凉的手,想想心里都打冷颤。”

学医的人都知道,血管外科、介入科和心内科是手术时接触射线最多的科室,半数以上的手术都要与射线打交道。最早的时候,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医生直接对着射线看,几乎完全暴露在辐射中,对人体损害非常大。曾有医生白细胞数量一度降到2000多,也有人免疫力下降,得了甲亢,还有同事无法生育,这些危险医生们全看在眼里,但是却没有退缩。后来也曾有过全身包得很严的铅衣,但实在太重了,穿上根本无法施展手脚进行手术。于是很多医生干脆弃之,这些无私的医生,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他人的健康。

赵医生科室的医生进手术室就得穿沉重的铅衣,却仍不能完全防护,依旧要吃射线、受辐射,也因此,身体会有这样那样的反应。有生育计划的医生只能前后各穿一件,沉重的铅衣压得人难以正常喘息,医生们经常浑身是汗。“病人偶尔进去一次还可以,但医生每天都在里面,对身体损害很大。”赵医生的一位同事对射线敏感,只要进手术室,头发、眉毛、胡子等身上有毛发的地方会全部掉光,而赵医生本人也受射线影响,发际线一直往后退,脱发成了正常现象。

每次见到他,老朋友们总禁不住想说,“你头发更少了”。他也只是一笑置之,只有他自己知道,医生背后默默的付出,而且他也坚信,这是值得的。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如果你仅仅是一位好医生,就还不是一位好医生。”事实上,赵医生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一位好医生”。除了做一名刻苦钻研的医者,他还真正做到了与患者“共情”。

为解决一个临床问题,钻研到深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一次,他遇到一位肢体缺血患者,连夜奋力抢救,想尽各种治疗办法,熬到最后嗓子都说不出话来,可是最终,患者还是没能保住肢体。那一刻,他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放声痛哭,仿佛自己失去了肢体一般的难过与伤心。

“很多时候,医生竭尽全力去做一些事,不仅仅是因为职业使然,更多的是发自内心深处对病患的同情和怜惜。”赵医生坦言,在那段时间里,只要一想到这位患者,他就会情绪低落,黯然不语。

后来,有次路过菜市场,看到卖鳝鱼的小贩用一把小小刀片娴熟地划鳝丝,一条条鳝鱼在她锐利的刀锋下瞬间成了一堆细丝。那天,他在一旁看得发呆,那位小贩却毫无知觉,一口气将两大圆盆的鳝鱼都变成了鳝丝。准确的刀法和娴熟的手艺让赵医生在心里感慨了许多遍:无论做什么职业,技艺都可以很精湛。我和你一样,都是匠人。

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可能拯救所有的患者。但当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时,医者的悲悯之心,就是那可以在手术刀上传递的温度。那份温度,就是医者的“匠心”。

赵医生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匠医”,为此他买了全套木匠用的工具,想通过这样来更深入的研究“手上的艺术”,只可惜因为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鼓捣。通过手术刀的指指点点,让患者恢复健康,就是他最好的作品。

在过去,医生悬壶济世、视病如亲,医患关系充满着温情。但在今天,医患之间的彼此不信任,似乎已达到高点。这不仅是由于医生的职业特殊性,而且反映出了全社会的信任缺失,但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医者父母心,绝大多数医生,选择这个职业,都不是为了金钱和名誉,看着患者经过自己的救治,逐渐康复,那淳朴的一声感谢才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与收获。将心比心,医患之情大于天!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