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来,陆续有一些大医院儿科停诊。近日,江西一三甲医院也加入停诊的队伍,在网上贴出了《告家长书》。《告家长书》的内容为,因儿科医师短缺,儿童及新生儿剧增,院方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要求,遂做出以下决定:即日起新生儿病房暂时停业,不再接收新生儿患儿;儿科病房不再加床;急诊非抢救的儿科患儿尽可能到其他医院儿科就诊。
医生超负荷工作 儿童看病依然难
北京张先生的孩子高烧一直不退。“孩子还不满一周岁,想去大点的儿童医院,却发现根本挂不上号。”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得去普通的综合医院儿科就诊。综合医院看病的患儿也不少,张先生夫妻两人只能抱着孩子,在医院的楼道里焦急地等待。
儿科看病有多难?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属的儿童医院只有两所,不仅要接待北京本地患儿,还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两家儿童医院的接诊量惊人。2015年全年,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人次达到217万,日均接诊量约6000人次,冬季高峰时期每天达到七八千人次。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人次全年达到317万。两所医院每名医师门诊日均接诊人次达到三四十,比北京繁忙的大医院医师还要多50%的工作量。“超载”运行已经成为儿科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儿童看病依然难。
各部门群策群力 缓解“儿科荒”
今年2月,教育部将儿科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同时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自今年7月起,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到2020年力争招生儿科住院医师3万名以上。
无奈以上措施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务之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释放目前已有儿科医生的活力。有医生建议,外地毕业生留京的名额要向儿科倾斜,临床技能性研究生招生的名额向儿科倾斜,让这一部分人在3年以后就能成为儿科大夫。
也有医生建议,提高儿科待遇,对儿科医生在工资、晋升、深造上进行政策倾斜,同时提高儿科服务价格。深究可知,儿科医生短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的以药养医制度,因儿科用药最少,检查最少,因此收入也低下。
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只有切实改善儿科医生的待遇,“儿科医生荒”才能彻底消失。希望政府部门能早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儿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员大量流失,人才梯队断层等问题,否则这些稚嫩生命的健康将无人呵护。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