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购药为何那么受追捧?
2016-12-07
288

去海外买药、体检、看病、美容整形,已成为我国健康消费领域一个新现象。随着各种互联网代购平台和“海淘”网站的兴起,以及出境旅游的便利,不少消费者选择海外购药。

中国是制药大国,制药企业有5000多家,真的有必要不远万里跨国购药?为什么国人格外青睐海外药品和保健品?海外药品真是安全无风险的“神药”?国内美容整形机构遍地开花,是什么吸引着众多女性竞相出国“换新颜”?各地三甲医院的技术设备并不落后,人们为何还要远渡重洋看病就医?

以印度药为例,印度等国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仿制专利药,价格低廉。

广东媒体人袁女士的母亲患了肺癌,需要服用抗癌药特罗凯,听说印度版特罗凯的药物很便宜,每盒只要几百元,她专门去印度给母亲购药。通过上网查询,特罗凯在今年8月份宣布降价,但仍要4000多元一盒,对于常年需要服用该药物的患者来说,负担着实不轻。

像袁女士一样去印度购买靶向药物的人不少。2014年7月,身患白血病的陆勇将代购渠道分享给需要印度版格列卫的病友,被湖南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2015年3月,陆勇被取保候审,并被称为“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目前,国内正版格列卫的价格仍要2万多元一盒,仿制药物3000多元,而印度版格列卫一盒只需200多元。

特罗凯、格列卫都是抗癌靶向药,目前尚在专利保护期内,价格较高。为何印度版的靶向药比中国便宜?北大纵横咨询师王宏志道出其中秘密:这主要跟印度药品专利制度有关。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以及其它相关协议,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采取了区别对待原则:

一是发达国家从1995年开始实施药品专利制度,而对发展中国家给了10年过渡期,可以从2005年开始实施专利制度。印度利用这个过渡期仿制了大量专利药品。

二是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强制许可方式,即根据本国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未经专利持有人许可生产专利药品。印度又利用该项协定,允许本国制药企业仿制了一些专利药物,价格低廉,因此被称为“世界药房”。

我国政策也提出在紧急状态或在影响公共健康的情况下,可以启用强制许可程序,仿制生产紧急使用的专利药品。但有专家认为,强制许可政策对本国药品创新不利,不利于健康产业发展。建议调整价格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进口药审批,可以解决专利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

王宏志认为,我国进口专利药价格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高的,其原因除了放弃以上权利,还在于外资药品的一些超国民待遇。外资药品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也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分组、评分等环节享受最高价格层次待遇,占尽优势。

为了降低这部分药价,今年国家启动药价谈判,首批三个药物降价55%以上,其中和特罗凯同类的易瑞沙、凯美纳两个品种成为谈判药品,降价一半以上,月均花费降至5000—7000元。在同类药品降价压力之下,特罗凯不得不降价30%。谈判药品降价的同时,很多地方将其陆续纳入新农合、医保报销目录,患者负担大大减轻。

进口药品审批滞后于百姓需求,着急用药的患者难以及时分享到创新成果。专家建议:当专利保护时间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

云南省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韦嘉说:“国外购药有风险,我并不主张。但病人想用好药的愿望无可厚非,希望国内继续实行价格谈判,把这些专利药品价格降下来。”

那么,这些新药为何在国内上市这么慢?这主要跟药品审批制度有关。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进口药品需要提出临床研究的申请,得到批准后进行3期临床试验,然后再报药监部门审批通过,拿到许可证后,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进入医院。“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6年时间。”而这6年间又有更见疗效的新药问世,无疑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进口药审批滞后于百姓需求,让着急用药的患者难以及时分享到创新成果,加剧了海淘新药的现象。然而,降低类似丙肝新药的价格、提高进口专利药的审批上市速度,并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专家建议,一方面,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启动国家谈判,降低药价,同时及早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当专利保护时间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方便百姓买到安全低价的药品。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允许境外未上市新药经批准后在境内同步开展临床试验,鼓励国内临床试验机构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符合要求的试验数据可在注册申请中使用。这意味着创新药品可以在国内外同步开展试验,大大缩短创新药的实验时间,从而加快进口速度。目前,临床研究申请开始实行备案制,这将缩短不少时间。

日本感冒药、咳嗽药、湿疹膏等都是“海淘”的抢手货,很多人觉得成分纯正、分类详细、老少皆宜。专家建议:国产药要强起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提高质量和疗效,让人们逐渐摆脱对进口专利药品的依赖。

我国药品是否质量不如人,不好轻易下结论。但有一个事实是,2007年以前,我国对药品的注册标准偏低,没有像很多国家一样,在批准仿制药时要求企业做生物等效性实验,将其参照原研药标准进行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按照这个低标准发放的药品许可证大约有十几万张,这些药品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确实存在差异。它们进入市场后,以更低价格去投标,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曾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日本用了十几年时间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以使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既可节约医疗费用,也可提升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专家认为,除了加快进口创新药物的审批,国产药也要强起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提高质量和疗效,让人们逐渐摆脱对进口专利药品的依赖。

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恰恰相当于正版与盗版之分,支持正版,尊重药品制造者的劳动成果并没错,但是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应该让步,不应当因为高昂的药价而让许多鲜活的生命撒手人寰。希望我国制药业和监管部门能够放开成见,破除固有思维,让老百姓买得起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