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 80后村医坚守18年
2016-12-20
496

“陈医生,网络上关于你的投票,具体的程序是怎么样?”这几天,陈伟琳经常收到村民发来的微信,询问如何在某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上为他投上一票。作为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湖西乡后溪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80后小伙儿陈伟琳坚守畲乡18年,默默守护村中900户家庭、3600多人。村民几乎从不担心“看病难”,大家对他最多的评价是“随叫随到”。

子承父业 18年执着坚守

陈伟琳中等身材,戴一副黑框眼镜,温文尔雅。1998年,从漳州卫生学校西医士专业毕业后,在别人想尽办法留在城市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他人不解的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后溪村惟一的执业医师——没有编制,工资和福利都相当有限。

“我当上乡医,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希望能像他一样救死扶伤。”1968年,父亲陈启惠从龙溪卫校(漳州卫生学校前身)中医专业毕业后,就在湖西畲族乡卫生院做一名医生,一直到退休。“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木茯苓甘草比……”在父亲的影响下,陈伟琳在幼年时即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借天资,6岁时,他就将包含中医常用方剂的《汤头歌诀》背得滚瓜烂熟。

陈伟琳12岁时,村里一位老奶奶患重病,生命垂危,在父亲的悉心治疗下,又多活了10年。这件事让陈伟琳感触很深,像父亲一样行医救人的想法在他幼小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长大后,靠着在家受到的中医学熏陶,加之在学校受过的西医学专门培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西医结合”。

“我在畲乡做了一辈子‘赤脚医生’,对这片地头感情最深。这小子也是畲乡的儿子,有了文化,更应该留在这里!”陈启惠说。

1968年至今,他们父子俩担负起为全村人治病的重任,村民称他们为“家庭医生”。后来,父亲年事渐高,就由陈伟琳独自挑起了给百姓看病的担子。

后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坤城说,该村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村,有16个自然村,人口比较分散,路途偏远崎岖。“村里有900户家庭,3600多人,以畲族为主。像陈伟琳一样到外面念过书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去城市发展了。”

在村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很多。陈伟琳白天在卫生室给人看病,晚上还要时不时地带着药品到村里去看看老人和孩子。为降低群众看病的费用,陈伟琳时常与老父亲一起动手研药、配药,尽量让群众用最少的药治好病。地方上的一些疑难杂症,他根据家传的秘方、偏方,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中西医并用,中药材也尽量自己动手制作。而对孤寡老人、残障病人、贫困家庭等减免医药费,也成了他的行医习惯。

“村民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我感到责任越来越大,能力也要不断提高。”陈伟琳说,近几年,他一直没有中断学习:考取了西医大专学历,还在读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函授本科,计划明年考取中级执业医师。

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个人的幸福才更有意义

2004年至2011年,南山自然村一位高龄村民患上了糖尿病足,陈伟琳每天需要往返两三趟为病患清洗伤口。2006年,洪水将出诊路上的一座桥梁冲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不得不每天涉溪通过;有时溪水实在太急,还要绕道7公里多的山路。

2011年,村民陈田根因中风丧失了生活能力。在其病重的最后35天,陈伟琳不怕脏、不怕累,每天都赶去他家五六趟,帮患者换尿布、通便。这样的临终护理和人文关怀,他已经做了340多次。

陈莲叶今年已经74岁高龄,由于患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陈伟琳每周都会骑着摩托车提着药箱上门问诊一次。上山的路并不好走,陈伟琳却一次也没有落下。老人前一段不慎摔倒导致手骨折,陈伟琳去得更频繁了。陈莲叶说,陈伟琳每次去巡诊,不仅会主动减免药费,还会带上花生牛奶、八宝粥等慰问品,“跟儿子一样亲”。

2016年8月22日,村里6个孩子玩“过家家”,采野蘑菇煮着吃。晚上约7点,1名男孩出现频繁呕吐、腹痛症状,另有3人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接到电话,陈伟琳放下饭碗,火速赶往村民家中救治。见情况严重,他急忙将4个孩子送到漳浦县医院,晚上10点半左右,又紧急转往漳州市医院。赶去医院的路上,陈伟琳得知,还有2名孩子也吃了野蘑菇,他赶紧联系孩子家人把孩子送往医院;同时,又电话协调漳州市医院紧急启动一级预案,做好准备对孩子紧急救助。“经诊断,6名孩子全部为食物中毒。主治医生说,幸好陈伟琳出诊及时,判断也很准确,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湖西乡卫生院院长蓝文泰说,“匆忙中,家长们带的钱不够,陈伟琳还垫付了几百元的医药费”。

陈伟琳家距离后溪村最远的自然村有三四公里,18年来,他走遍这里的每家每户。“不能放弃一个病患,这是一个医生的本分。”每次出诊,陈伟琳都谨记父亲叮嘱。

“18年来,很少自然醒,都是被求医电话叫醒的。我知道,有很多人半夜发病,但他们不愿半夜叫醒我,想让我睡个好觉。”陈伟琳腼腆地说,“大家信任我、关心我,我会一直尽职尽责,坚守下去”。

38本献血证

18年来,陈伟琳累计出诊2.48万多人次,为老年人义务体检5100多人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材料1.6万多份,义务通知计划免疫对象6000多人次……但在陈伟琳看来,还远远不够。他希望活着的人更加健康,临终者能体面地离开。因此,为村里临终老人进行人文关怀,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忙碌之余,陈伟琳总在思索:“除了用专业知识服务别人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呢?”2003年秋季的一次无偿献血知识讲座,终于让他找到了答案。从此,他与无偿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13年来,陈伟琳从捐献全血逐步“升格”为捐献血小板。2006年至2016年间,他连续五次被卫生部等部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截至2016年12月6日,他已累计献血88次,机采血小板81次,累计献血总量达11.6万毫升,拥有献血证38本。他的青春献给了后溪村,他的热血却流淌到更为广阔的地方。

多年来,陈伟琳一次次拒绝了高收入的“橄榄枝”。就在今年,陈伟琳放弃了乡卫生院全科医学特殊岗位的招聘考试。如果通过考试,就会拥有编制,每年还有3万元的政府补贴。陈伟琳说:“也想到乡里去工作,但村里老老少少有个头痛脑热咋办?乡亲们已经习惯我了,得为他们的健康负责。将来,我也希望儿子能成为医生,把‘家庭医生’一直做下去。”

2012年12月,陈伟琳被人社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今年5月,陈伟琳家庭又被授予福建省第十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提名家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所能,永不放弃。”陈伟琳说,看到村民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常年与病人打交通,更加珍惜作为健康人的幸福。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个人的幸福才更有意义。”话未说完,陈伟琳又接到求救电话。背上药箱,跨上他那辆略显破旧的摩托车,“家庭医生”陈伟琳又一次出发。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