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前骨科主任马路上昏倒 医学生暖心救助
2016-12-22
425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是个争论经年的话题。那么,如何遇到一位老人在路上突然昏倒,您会怎么做?扬州大学医学院的两个“准医生”做出了这样的暖心举动。

12月15日下午,刚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扬州一所医院前骨科主任戴松茂老先生在老伴的陪伴下一起骑车在附近转转。谁知刚骑到扬州大学农学院东门附近时突发意外,戴老先生心口感到一阵急剧疼痛,接着便失去了意识,昏迷不醒。老伴被这突然发生的一幕惊呆了,赶紧呼喊“救命”,一旁的路人见此情况,也不敢贸然上前。

此时,曹晓正在取快递的路上走着,被一声又一声急促的呼唤打断了。来不及细想,曹晓径直跑了过去。“阿姨,发生什么事了,需要帮忙吗?”但由于过度紧张,戴主任的老伴却听不见曹晓的问话。救人要紧,曹晓也顾不上和阿姨对话,她迅速地蹲下,把手搭在戴主任的腕部,发现脉搏十分微弱。再看戴主任面色苍白,对于老伴的高声呼喊以及轻轻的拍打都没有反应,曹晓判断应该是心脏方面的疾患,于是赶紧叫人拨打120,这时戴主任的老伴却阻止了他们,她说:“我先生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苏北医院有熟悉的医生,你们帮我打个电话给他,再帮忙打一辆车,谢谢啊!”说完,赶紧从戴主任上衣口袋中掏出了快速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压到了他的舌下。

反应过来的曹晓赶紧起身跑到马路边,用力挥舞手臂拦车,一开始好几辆过往车辆都不愿停下,在曹晓的努力下,终于一辆轿车停了下来,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打开了车门。戴主任虽然虚弱,但仅凭一人之力把他抱上车也是不可能的。这时,和室友在外吃饭的姜凯杰同学碰巧路过,一起将戴主任抬上车。然后,曹晓和姜凯杰和戴主任的老伴一起上了车。

车开到苏北医院门口,硝酸甘油起作用了!戴主任缓缓睁开了眼睛,挣扎着站了起来。“我没事了,谢谢你们呀!”说着,就转身往回走。刚走了两步,一个趔趄,又差点晕倒。好在姜凯杰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向前扶住了戴主任。“你们扶我到那边歇一歇吧!”可是,戴主任的脚却是怎么也迈不开了。心脏疾病的人是不能长时间站立的,于是姜凯杰半蹲下自己的身子,让戴主任坐在了自己的双腿上,直到苏北医院的工作人士把推车推过来。

戴主任安全了,曹晓和姜凯杰稍作休息,便径直回到学校,投入忙碌的学习中,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因为这两位同学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几经打听,戴主任的家属才找到医学院来。直到这时,这件事才被大家知道。然而,学院仍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寻找这两位好心同学。曹晓和姜凯杰表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自己也并没有做什么,不必宣传报道,也不希望戴主任的家人到学院表示什么。

老人在路上突然昏倒到底该不该帮忙?或者说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我想大多数老人是需要我们去帮助,需要我们去扶的。人人都会老,人人家里都有老人,如果一个个老人在路上突然昏倒或是跌倒,大家见了就像躲瘟神一样,那这个社会就太冷血太无情了,不仅会寒了老人们的心,也会寒了我们将来的心,凡事要考虑到以后的自己。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涉及到机制体制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使得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我国应该减轻甚至免除善意救助者的义务与责任。目前许多国家都减轻甚至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在英美法系国家有一种法则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法则”。比如,美国有法律要求,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而给被救助者造成民事损害时,其责任可以依据一定程序予以免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